脊椎有积液,可能与慢性劳损、细菌感染、骨结核等因素有关,通常是比较严重的,因为积液逐渐增多,会对脊椎造成破坏,可能会压迫神经和脊髓,容易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例如大小便失禁、瘫痪等。因此当脊椎存在积液时,应当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在医嘱下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1、慢性劳损:与长时间重体力劳动以及剧烈运动有关,可使脊椎部位存在无菌性炎症,炎性物质增多后会形成积液。确诊后,可遵医嘱应用抗炎镇痛类药物治疗,例如塞来昔布胶囊、双氯芬酸钠胶囊、布洛芬缓释胶囊等。

2、细菌感染:脊椎遭受过外伤,存在伤口,没有做好护理,使脊椎部位存在细菌感染,可引起脓液增多、发热、乏力等症状。应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例如阿莫西林胶囊、环丙沙星胶囊、左氧氟沙星胶囊等,当感染严重时,需进行切开引流处理。

3、骨结核:通常继发于其他结核病变,例如肺结核,脊髓部位存在结核杆菌感染,可引起积液增多、乏力、低热等症状。确诊以后,可遵医嘱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例如利福平片、异烟肼片、吡嗪酰胺片等。

除以上因素外,骨肿瘤也有可能会导致该情况。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做进一步的检查,明确原因后遵医嘱给予及时的治疗,避免病变持续加重。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