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积液是指盆腔积液,可能与生理因素、异位妊娠、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结核等因素有关,原因不同,症状也不一样,包括下腹疼痛、发热、乏力等。具体介绍如下:
1、生理因素:生理性盆腔积液通常与月经周期及腹膜分泌浆液有关,可引起轻度下腹疼痛,临床症状较轻,通常能够自主恢复,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
2、异位妊娠:存在异位妊娠,在破裂时可能会引起下腹部剧烈疼痛,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晕厥和休克。确诊以后应考虑手术治疗,如输卵管开窗术。
3、盆腔炎:通常与细菌感染有关,在急性发作时可引起下腹疼痛、发热、乏力,在性生活或活动后,症状可明显加重。确诊后可遵医嘱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如阿奇霉素分散片、阿莫西林胶囊、盐酸环丙沙星片等。
4、子宫内膜异位症:典型表现为继发性痛经,疼痛多位于下腹、腰骶及盆腔中部,月经来潮时症状较严重。可遵医嘱应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屈螺酮炔雌醇片等药物治疗。
5、盆腔结核:通常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有关,感染加重以后,可使盆腔内积液增多,伴有发热、乏力等症状。确诊后遵医嘱应用利福平片、吡嗪酰胺片、异烟肼片等药物治疗。
除以上因素外,盆腔积液还可能与盆腔肿瘤有关。症状较明显者,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