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阳性是指尿中蛋白质定性试验阳性,即尿液中检测到的蛋白质含量超过了正常范围。这一现象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其含义及可能的原因有生理性因素、病理因性因素等。
1、生理性因素
剧烈运动、寒冷、精神紧张、发热、交感神经兴奋和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等,都可能导致暂时性的蛋白尿,即尿蛋白阳性。这些情况下,当去除诱因后,蛋白尿的情况可自行好转。
2、病理性因素
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等,这些疾病会损伤肾脏的滤过和重吸收功能,导致蛋白质从尿液中漏出。
其他系统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也可能对肾脏造成损害,引起尿蛋白阳性。
尿路感染、肾小管性酸中毒、多发性骨髓瘤等,也可能导致尿蛋白阳性。
总之,尿蛋白阳性意味着在尿常规检查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中,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超过了正常范围。正常人尿中有微量蛋白,正常范围内定性为阴性,记为(-)。尿中蛋白质含量多达0.15g/24h以上时,称蛋白尿,尿常规定性可出现阳性。对于尿蛋白阳性的患者,建议进一步行尿蛋白定量试验,以明确蛋白尿的严重程度。如果超过150mg/24h,则考虑有蛋白尿。治疗方面,根据病因的不同,可能包括生活方式干预、饮食疗法,如低脂、高纤维饮食,限制蛋白质摄入、中药调理、抗高血压药物、利尿剂等多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