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中,并不存在退烧小妙招的说法。如果患者存在发烧的情况,除了针对发烧的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外,还可通过多喝水、温水擦浴、酒精降温、减少衣物、冰敷、使用药物等方式促进退烧。
1、多喝水:建议发烧的患者每天的饮水量保持在1500毫升以上,一般通过大量饮水可促进新陈代谢,帮助体温下降。
2、温水擦浴:当患者的体温在38.5℃以下时,可使用温毛巾擦拭身体,尤其是腹股沟、腋窝、手心、脚心等部位,通过温水擦浴有助于身体散热,从而帮助降低体温。但需要注意水温不宜过热或是过凉,否则可能会对皮肤造成一定程度的刺激。
3、酒精降温:针对不对酒精过敏的成年人,可以用毛巾蘸取30%的酒精,擦拭腋窝、腹股沟及主动脉和血管丰富的身体部位。当酒精挥发时会带走部分热量,有助于降低体温。但在擦拭的过程中,要避免酒精进入眼睛、口鼻等敏感部位。
4、减少衣物:当患者的体温较高时,应及时减少衣物,防止衣物穿得过多,不利于散热。但减少衣物后应注意所处环境的温度不能过低,否则可能会受凉,导致症状加重。
5、冰敷:当患者的体温在38.5℃以下,可将适量冰块放入冰袋中,外面包裹上一层毛巾,放置在患者的前额、腋窝或腹股沟等部位。冰敷可起到热量交换的作用,从而帮助患者降温。
6、使用药物:如果患者的体温在38.5℃以上,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帮助退烧,但应注意药物的剂量和服用时间间隔,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发烧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如果采用上述方法后,体温仍未下降或出现持续头痛、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