铧头草

别名:箭头草、地黄瓜、青地黄瓜、犁口草、犁头草、鬼打伞、犁铧草、耗子核桃、虎察阿墨、应菜黄、烙铁草、野半夏。

性味:微苦、辛,寒。

归经:归肝、胃经。

入药部位:为堇菜科植物戟叶堇菜ViolabetonicifoliaSmith的全草。

形态特征:多皱缩成团。主根较粗短。叶丛生,灰绿或枯绿色,具长柄。叶片湿润展平后,叶片箭头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基部稍下延于叶柄,边缘有浅波状齿。花柄长于叶,花黄白色,可见紫色条纹。蒴果椭圆形。气微,味微苦带粘性。

铧头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或捣汁。

外用:适量,捣敷。

炮制:夏、秋季采收全草,洗净,除去杂质,鲜用或晒干。

铧头草的功效作用

功效:清热解毒,散瘀消肿。

铧头草的禁忌

禁忌:孕妇慎服。

铧头草的配伍

1、痈疮肿毒:铧头草、红藤煎汤服或铧头草、芙蓉叶各适量捣烂外敷。2、肠痈初起:铧头草、红藤、蛇倒退、败酱草各15g,水煎服。

铧头草的论述

1、《本草省常》:“止痛散血,消一切肿毒。”2、《草本便方》:“直攻命门停滞精,月瘕胀满能消散,刀刃斧伤涂即清。”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