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药师解读小儿用药禁区 陈药师解读

2023-08-03

141次浏览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解剖和生理方面具有明显的特点。许多器官和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对许多药物非常敏感。这些特征决定了儿童药物的过程与成人不同。由于药物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医生需要更仔细地考虑药物的品种、剂量、剂型、规格和用法。

儿童发育可分为三个阶段:新生儿期、婴儿期和儿童期。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药物特征。一般来说,儿童不得使用或禁止以下药物:

1.四环素类药物四环素类药物可导致牙釉质发育不良、牙齿颜色变黄和骨生长抑制,因此禁止8岁以下儿童使用。这些药物包括土霉素、多西环素(强霉素)、米诺环素(美满霉素)、胍甲环素、地美环素、美他环素等。

2.喹诺酮类药物这种药物会对幼犬和其他哺乳动物的骨关节,特别是负重骨关节软骨组织造成损伤,因此禁止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使用。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药物很多。

3.激素类药物这种药物会掩盖炎症症状,引起内分泌功能障碍。一般来说,肾上腺皮质激素应尽量避免使用,如可松、泼尼松(强松)、地塞米松等。长期使用甲睾酮、丙酸睾酮等雄激素会使骨骼过早闭合,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尤其是患有水痘的儿童。

4.解热镇痛药氨非咖啡片、安乃近、去痛片、散利痛片等含吡唑酮的复方制剂具有肯定的解热镇痛作用,但儿童不宜连续使用,容易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紫癜。另一个例子是,新生儿使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的制剂很容易导致雷耶氏(Reye’s)综合征(一种常见的急性脑病,死亡率高达50%)。阿司匹林也会损害婴儿的听神经。

双氯芬酸钠是感冒的主要成分之一,容易引起血尿,不应作为儿童治疗感冒的常用药物,3岁以下儿童不得使用。由于剂量大(每片75毫克),儿童和青少年不应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对乙酰氨基酚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药,疗效好,口服吸收快,完全,但应注意剂量不大,3岁以下儿童应谨慎使用。

5.氨基糖苷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小诺霉素、阿米卡星、西索米星等,连续使用容易对儿童听神经和肾功能造成损害,6岁以下儿童禁用。

6.止泻药复方地芬诺酯(复方苯乙啶)适用于急慢性功能性腹泻和慢性肠炎的治疗。每片含盐酸地芬诺2.5mg、硫酸阿托品0.025毫克,其中地芬诺酯类似于肠道吗啡,可直接作用于肠平滑肌。由于国内外不断有关于儿童中毒甚至死亡的报道(死亡病例集中在2岁以下的婴儿),由于儿童剂量没有统一的标准,禁止2岁以下的婴儿,2岁以上的儿童应谨慎使用(严格控制剂量)。

洛哌丁胺(易蒙停)适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腹泻。但它的作用比芬诺酯强,速度快速度,用于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等幼儿易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再加上新生儿用药致死的报道,故国在我国易蒙停止使用说明书中规定,5岁以下儿童禁止使用。

药用炭能吸收各种有毒无毒的刺激物,导致腹泻和腹部不适,减少对肠壁的刺激,减少肠蠕动,从而起到止泻作用。但由于吸附作用强,无选择性,对胃蛋白酶、胰酶等消化酶的生长活性有所作为长期使用会导致儿童营养不良,因此禁止3岁以下儿童长期使用。

7.驱虫药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蛔虫等。)在儿童中很常见,尤其是在中国农村,几乎95%儿童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因此,对儿童来说,定期检查大便,找出体内是否有寄生虫,有哪种寄生虫,很有必要。有的家长发现孩子面黄肌瘦,食欲不振。他们认为没有检查就有昆虫。盲目服用驱虫剂后,他们看不到昆虫。再次排出,再次服用,从而影响孩子的健康。

驱虫剂有很多种,有的对多种寄生虫有效,有的只对少数寄生虫有效。常用的驱虫剂有阿苯达唑(肠道)虫清)、哌嗪(驱蛔灵)、噻啶(抗虫灵)、左旋咪唑、甲苯咪唑、苦楝皮、乌梅、君子等。这些药都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如阿苯达唑,虽然驱蛔灵毒性低,但经常服用或过量会引起头晕、头痛、呕吐和副作用肝功能受损,因此药品说明书规定2岁以下儿童禁用。苦楝皮苦寒败胃,过量也会导致中毒死亡,5岁以下童禁用。

8.抗感染药物如磺胺、呋喃妥因、呋喃唑酮、氯霉素、新生儿溶血、灰婴综合征用高胆红素血症,禁止新生儿使用。根据药品说明书,6个月以下的婴儿不得使用;12岁以下儿童禁用替硝唑注射液;3岁以下儿童不得使用奥硝唑注射液。

9.抗酸药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H2受体拮抗剂连续用于儿童肝肾功能、造血系统统一和内分泌系统有一定的损害,16岁以下儿童不宜使用。

10.抗过敏药6个月以下的婴幼儿禁用盐酸苯海拉明、茶苯海明、盐酸地芬尼多等。西替利嗪,6岁禁止或不适合下列儿童使用。

总之,儿童的体格和器官功能正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时期。随着药物数量的增加,药物的安全性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正确选择药物并合理使用,以确保儿童用药安全,照顾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目前,儿科医生和家长应注意的问题。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