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4篇文章
15456人浏览
罗红霉素分散片属于抗生素类的药物,一般不建议空腹服用,以免对胃肠道造成刺激反应。
罗红霉素分散片是比较常见的大环内酯类抗菌素,对细菌感染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临床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耳鼻喉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支原体肺炎等。在使用该药物时,一般不建议空腹服用,以免对胃肠黏膜造成刺激,引起恶心、呕吐、腹痛、反酸等消化道反应,建议在饭后30分钟服用比较合适,用药期间要增加饮水量,有助于加快药物的代谢。
服用罗红霉素分散片可能引起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也有可能会偶见皮疹、皮肤瘙痒、头晕、头痛、肝功能异常、外周血细胞下降等不良反应。对红霉素以及大环内酯类药物过敏者禁用,禁忌与麦角胺、二氢麦角胺配伍。建议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罗红霉素分散片,切勿自行用药,以免对身体产生不良的影响。
支原体肺炎患者的饮食应以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为主,忌食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
支原体肺炎患病期间患者身体消耗较大,饮食护理是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应以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为主,如稀饭、面条等。忌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可适当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对于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家长应耐心喂食,在喂食时需使头部抬高,以防呛咳、窒息的发生。如支原体肺炎患者饮食状态差或无法进食时,可以遵医嘱进行肠外营养补充,如葡萄糖溶液、氯化钠溶液、氨基酸溶液、脂肪乳溶液等。
支原体肺炎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部分人还可出现肌肉疼痛、乏力等。支原体肺炎具有一定的自限性,部分人可以不经治疗自行痊愈,必要时需遵医嘱使用阿奇霉素、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抗感染治疗,咳嗽明显者可以酌情给予镇咳药。
双肺间质性改变根据疾病的不同有不同的严重程度和症状,常见的导致双肺间质性改变的疾病有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特发性肺纤维化等,具体如下:
1、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肺炎在影像学上多表现为肺部间质性改变,呈现磨玻璃影;病毒性肺炎的常见症状为咳嗽,咳嗽一般呈现干咳,还会伴随低热、全身肌肉酸痛、头痛等,一般及时控制,不会对人身体造成严重影响。
2、支原体肺炎:在支原体肺炎早期,影像学上常提示肺部间质性改变,其一般表现为干咳,该干咳一般为阵发性,其他表现较其他肺炎来说不明显,支原体肺炎一般选用抗生素如红霉素处理,效果较好,及时治疗一般不会出现严重影响身体功能的情况。
3、特发性肺纤维化:是属于非感染性的疾病的一种,是目前病因不明的慢性间质性肺炎,主要表现为活动后出现呼吸困难,随着纤维化的加重,呼吸困难也会加重,还会伴随干咳等症状,临床上目前已经有延缓病情进展,缓解患者病情的药物,可以使患者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
患者出现肺间质性改变,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支原体肺炎的临床首选药物是大环内酯类药物,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直接的微生物,可通过诱导免疫损伤及释放毒性代谢产物引起呼吸道病变。支气管肺炎主要好发于儿童及青年人,主要表现为咳嗽、以干咳为主,夜间较重,可伴有发热。
抗感染治疗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式之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抗感染的首选,常见的药物有红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该类药物可以引起肝损伤、消化道症状,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肝功能。如对大环内酯类效果不理想者,也可选用喹诺酮、四环素类药物,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需要注意18岁以下患者需禁用,具体用药方案谨遵医嘱执行。
支原体肺炎具有一定的自限性,并非所有的患者均需要抗感染治疗,另外如同时伴有严重咳嗽,可适当的给与止咳药。
肺部感染临床上称之为肺炎,因其致病病原体的不同分为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等。具体如下:
1、细菌性肺炎:常见的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常导致大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可引起发热、咳嗽、咳铁锈色痰、精神差、纳差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呼吸困难。
2、支原体肺炎:其病原体为支原体,其主要表现为刺激性的干咳,咳嗽以阵发性的干咳为主,可有少量咳痰。成人的支原体肺炎多以低热为主,儿童可有高热。
3、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肺炎好发于冬春之际,以免疫力相对较低的老年人和婴幼儿多见,常见的致病病毒为流感病毒,以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为主。患者可有发热、咳嗽、全身肌肉酸痛等表现,严重的还会出现肺部功能受损。
患者如有肺炎表现,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呼吸内科就诊,切不可忽视而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