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6篇文章
26241人浏览
测定血尿酸浓度测定的临床意义,是其可作为肾功能损伤的指标之一。血清尿酸是体内核酸的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肝脏是主要的生成场所,除少量尿酸经肝脏、胆汁排泄外,绝大部分尿酸是经肾脏排泄的,尿酸通过原尿经肾小管重吸收作用进入血液中。
化验血清尿酸的要求:静脉采血,采血前三天最好注意避免高嘌呤饮食,除外食物中嘌呤代谢尿酸对化验的干扰。血清尿酸主要是诊断和治疗肾脏病的指标之一,受肾小球滤过功能及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影响,在严格控制饮食基础上,血尿酸高可作为评估肾功能损伤的指标之一。比较多的医院会将血清尿酸浓度测定的化验归类在肾功中检查,原出此意。
血尿酸高的疾病:临床可常见于痛风、急慢性肾炎、肾盂积水、肾结核、白血病及恶性肿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子痫、氯仿中毒、铅中毒等。
血尿酸低的疾病:临床可见于恶性贫血、肝损害严重、先天性黄嘌呤氧化酶、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缺乏、营养不良等。
蛋白偏高包括血中蛋白质偏高和尿中蛋白质偏高两种情况,前者可能是指血液中白蛋白或球蛋白偏高,后者则多为尿中白蛋白偏高,可能是正常现象,也可能与炎症或其他器官系统疾病有关,需要根据实际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具体分析如下:
一、血中蛋白质偏高
1、血中白蛋白偏高:白蛋白是血液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能够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血中白蛋白偏高,可能是营养状态良好,肝脏合成白蛋白增多的正常生理现象,也可能与过量输注白蛋白等有关。
2、血中球蛋白偏高:血中球蛋白偏高,主要与肝脏疾病有关,如病毒性肝炎、原发性肝硬化等,也可能是由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恶性贫血等导致。
二、尿中蛋白质偏高
多是指尿中白蛋白偏高,可能是发热、剧烈运动以后的临时性尿白蛋白升高,也可能见于肾脏疾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当出现蛋白偏高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完善其他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早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免疫球蛋白是一种血清蛋白。免疫球蛋白是存在于人体的血清蛋白,具有免疫作用,可以和抗原生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免疫球蛋白低可能是营养不良、肝脏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过多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所致。
1、营养不良:由于日常饮食营养比较差,可导致免疫球蛋白合成减少。
2、肝脏疾病:包括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乙型肝炎、酒精肝等导致清蛋白合成较少,导致免疫球蛋白低。
3、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贫血、肾病综合征等,导致免疫球蛋白低。
4、过多使用免疫抑制剂:如果未遵医嘱,过多使用免疫抑制剂,也可影响免疫球蛋白,使免疫球蛋白低,常见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环孢素片、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等。
查免疫球蛋白应空腹,夜间不要饮酒,避免剧烈地活动。如果免疫球蛋白出现异常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其他的辅助检查明确病因后治疗。
钾钴胺片是一种维生素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维生素B12缺乏所引起的疾病,其功效包括治疗恶性贫血、改善周围神经病变、支持代谢功能、促进核酸合成和防治心血管疾病。钾钴胺片的功效与作用及其可能的副作用如下:
1.治疗恶性贫血:钾钴胺片含有维生素B12,能够促进红细胞的生成,改善恶性贫血症状。遵医嘱服用钾钴胺片,定期检查血象,以监测治疗效果。
2.改善周围神经病变:维生素B12对于神经髓鞘的修复有重要作用,能够缓解因缺乏维生素B12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持续服用一段时间后,症状有望得到缓解,但需根据医生建议调整剂量和疗程。
3.支持代谢功能:维生素B12是体内多种代谢过程的辅酶,能够帮助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作为维生素补充剂,可在日常饮食中适量补充。
4.促进核酸合成:维生素B12参与DNA和RNA的合成,有助于细胞的正常分裂和生长。在特定情况下,如快速生长或康复期,可适当增加钾钴胺片的摄入。
5.防治心血管疾病:维生素B12有助于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根据医生建议长期服用,定期监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钾钴胺片的副作用包括胃肠不适、过敏反应、低钾血症等。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钾钴胺片,并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和监测。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可能与多种维生素缺乏有关,包括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B12、叶酸和维生素E等。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具体如下:
1.维生素B2缺乏:维生素B2(核黄素)是维持口腔粘膜健康的重要营养素。缺乏维生素B2会导致口角炎、唇裂、舌炎等症状,并引发口腔溃疡。维生素B2缺乏的原因包括饮食中缺乏富含维生素B2的食物、胃肠道疾病影响吸收等。预防和治疗维生素B2缺乏的关键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2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绿叶蔬菜、动物肝脏等。对于严重缺乏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B2片剂。患者一定要遵医嘱使用药物。
2.维生素C缺乏:维生素C(抗坏血酸)对维持口腔粘膜的完整性和促进伤口愈合至关重要。维生素C缺乏会导致牙龈出血、牙齿松动、口腔溃疡等症状。常见原因包括长期摄入不足、吸烟、胃肠疾病等。预防和治疗维生素C缺乏的方法是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摄入,如柑橘类水果、番茄、草莓、绿叶蔬菜等。对于严重缺乏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C片剂。患者一定要遵医嘱使用药物。
3.维生素B12缺乏:维生素B12是红细胞生成和神经系统功能正常所必需的营养素。维生素B12缺乏会导致恶性贫血、神经系统症状、口腔溃疡等。常见原因包括饮食中缺乏动物性食物、胃肠吸收障碍等。预防和治疗维生素B12缺乏的方法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如肉类、鱼类、乳制品等。对于严重缺乏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维生素B12注射治疗。患者一定要遵医嘱使用药物。
4.叶酸缺乏:叶酸是参与DNA合成和细胞分裂的重要维生素。叶酸缺乏会影响口腔粘膜的再生能力,导致口腔溃疡。常见原因包括饮食中缺乏富含叶酸的食物、酒精滥用、某些药物的影响等。预防和治疗叶酸缺乏的方法是多摄入富含叶酸的食物,如豆类、坚果、绿叶蔬菜、柑橘类水果等。对于严重缺乏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补充叶酸片剂。患者一定要遵医嘱使用药物。
5.维生素E缺乏:维生素E是一种抗氧化剂,对维持免疫系统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维生素E缺乏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口腔溃疡的发生率。常见原因包括饮食中缺乏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脂肪吸收障碍等。预防和治疗维生素E缺乏的方法是增加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摄入,如坚果、植物油、全麦食品等。对于严重缺乏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E胶囊。患者一定要遵医嘱使用药物。
口腔溃疡可能与多种维生素缺乏有关,包括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B12、叶酸和维生素E。为了预防和治疗口腔溃疡,建议保持均衡的饮食,确保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并在必要时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有助于尽快恢复健康。希望大家都能注意营养摄入,保护口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