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篇文章
17020人浏览
脊灰疫苗即脊髓灰质炎疫苗,包括注射剂和口服剂这两种,其中口服剂通常每次需要遵医嘱口服两滴。
脊髓灰质炎疫苗可以预防脊髓灰质炎,适合2月龄以上的儿童使用。根据我国的免疫规划,应在出生后2月龄、3月龄、4月龄以及4岁时分别接种1剂,有的地方用的是注射剂,有的地方用的是口服剂,效果类似。如果是口服剂,每次需要服用1瓶,而每瓶的剂量是两滴,因此每次需要遵医嘱口服两滴。
在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之前,要检查儿童的健康状况,确定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没有发热、腹泻等疾病症状才可以遵医嘱服用。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之后要注意,两小时内不要喝热奶以及热水,以免对疫苗的效果造成影响。这种疫苗副作用较为轻微,但是也有少部分较敏感者可能会出现低热、哭闹、睡眠不安等。具体接种要求可到所在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机构进行咨询。
脊灰即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和脊髓灰质炎减毒疫苗的区别主要在于病原体微生物、免疫效果、安全风险、价格不同,具体如下:
1、病原体微生物: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中的病原微生物丧失了毒力,但是仍保留免疫原性,而减毒疫苗中的病原微生物仍具有一定的活性,带有弱毒性。
2、免疫效果: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能够使得接种者产生以体液免疫为主的免疫应答,免疫应答类型较单一,需要反复多次刺激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减毒疫苗可诱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相对更为全面,能够产生较稳固的免疫力。
3、安全风险:灭活疫苗更容易保存、更加稳定,也方便运输,安全系数更高,而减毒疫苗保存条件要求更高,并且由于留有一定毒力,部分免疫缺陷人群注射后可能诱发疾病,安全性相对较低。
4、价格:灭活疫苗更易于大规模生产,因此价格相对更低,减毒疫苗生产更复杂,价格相对更高。
传染病的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和繁殖,主要包括感染病原体的患者、感染病原体的隐形感染者、感染病原体的携带者。
1、感染病原体的患者:是重要的传染源,患者传染病的病情不同,传染强度也不同。大多数情况下,患者在发病早期传染性比较强,慢性患者能长期排出病原体,是长期的传染源。
2、感染病原体的隐性感染者: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脊髓灰质炎等传染病的隐性感染者,患者体内的病原体没有被清除,就有传染性,也是重要的传染源。
3、感染病原体的携带者:携带者带有病原体,但是没有无明显临床症状,能长期排出病原体,如伤寒、乙肝等。
另外,受感染的动物也是重要的传染源。如溺水动物、家畜、家禽等,也可能处于病原携带状态,继而也能够传播疾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手指不能弯曲而且僵硬,如果是重复性劳损或急性创伤导致的,可能是腱鞘炎,但如果是血管神经受压或神经系统问题导致的,可能不是腱鞘炎。建议及时就医,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具体病因。具体分析如下:
1、是:长时间使用手指进行重复性动作,如打字、弹琴或使用工具等,可能导致肌腱和腱鞘的过度摩擦,引发炎症和疼痛,引发腱鞘炎。如果手指受到外伤或扭伤,可能导致腱鞘受损或发炎,进而出现僵硬和疼痛的症状,也会引发腱鞘炎。
2、不是:由于颈椎、肩周等部位的问题,导致血管和神经受到压迫,进而影响到手指的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可能会引起手指的僵硬和弯曲困难。手指的弯曲和僵硬也可能是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如多发性硬化症、脊髓灰质炎等。这些疾病会影响到神经系统的功能,导致肌肉萎缩、僵硬和无力,因此可能不是腱鞘炎。
避免过度使用手指,给予足够的休息时间,采取一些护理措施,如热敷、冷敷等,有助于减少症状的发生和复发。
下肢瘦小可能是营养不良、外伤、腰椎间盘突出症、小儿麻痹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等原因导致的,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具体如下:
1、营养不良:可能是营养摄入不足、比例失衡、消耗功能障碍等原因导致的,会出现体重减轻和身体消瘦的现象,严重时容易导致发育迟缓、身材矮小和下肢瘦小。正常的饮食上应提供能量供应,可以调整饮食结构,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可以吃鸡蛋、鱼肉和牛奶。必要时可以遵医嘱使用长链脂肪乳剂、复合维生素片或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药物治疗,能补充所需要的营养。
2、外伤:可能是暴力损伤导致的,发生骨折时,如果肢体长期固定,肢体活动减少,可能会引起废用性的肌肉萎缩,导致下肢瘦小。治疗期间可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做一些功能性的运动锻炼,能够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
3、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能是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和长期不良姿势导致的,可能会引起相应部位的脊髓和神经受压,会出现腰痛和下肢麻木的现象,病情严重时会导致肌肉萎缩。保持良好的姿势,保持充足休息时间,可以用手指对疼痛的部位进行按摩,能促进血液循环,帮助减轻神经受压。必要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舒筋健腰丸、腰痹通胶囊或腰痛宁胶囊等药物治疗,可以帮助减轻疼痛。
4、小儿麻痹症:可能是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导致的,会对神经造成侵犯,引起神经源性肌肉萎缩,出现下肢瘦小以及行动异常等表现。可以通过运动疗法或者是矫形支具的方式进行治疗,可以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做康复训练,能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如果出现了严重瘫痪和畸形的现象,可能需要通过矫形手术的方式治疗。
5、肌萎缩侧索硬化:可能是遗传因素和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神经发生病变之后,可能会引起神经信号传导障碍,使运动能力减低。常见表现是进行性加重的骨骼肌无力和萎缩。治疗期间应注意均衡饮食,可以摄取足够的营养,如果产生抑郁和焦虑的情绪可以咨询心理医生,能够帮助调节心理状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必要时可以按照医生建议使用伊达拉奉注射液、利鲁唑片、盐酸舍曲林片等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改善神经系统功能,减轻抑郁情绪。
除此之外,还有可能与脑梗塞等原因有关,建议及时去医院进行相应的检查,然后配合医生采取合适的措施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