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中风偏瘫

245篇文章

26733人浏览

1 血塞通的功效和作用主治

血塞通是一种中成药,其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主治范围广泛。其功效和作用主治如下:

一、功效和作用

1、活血祛瘀:血塞通能够扩张脑血管和冠脉及外周血管,使脑血流量和心肌灌注量增加,从而具有活血祛瘀的功效。这有助于改善因瘀血引起的各种症状,如疼痛、肿胀等。

2、通脉活络:血塞通具有抗血栓和抗凝血的作用,可以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稠度,从而起到通脉活络的效果。这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因血栓形成引起的疾病,如心绞痛、脑动脉硬化等。

3、降低血脂与心肌耗氧量:血塞通能够降低血脂水平,帮助调节血脂代谢,对高脂血症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同时,还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灌注量,有助于改善心肌缺血症状。

4、预防血栓形成: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降低血液粘稠度,血塞通能够有效预防血栓的形成,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二、主治

1、心脑血管疾病:如脑动脉硬化、脑动脉供血不足、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梗死、心绞痛、心肌缺血等。这些疾病多因血脉瘀阻、血液循环不畅所致,血塞通能够活血化瘀、通脉活络,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2、中风偏瘫:血塞通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扩张冠脉及脑部血管,防止脑部出血,有利于治疗中风偏瘫及其后遗症。

3、胸痹心痛:血塞通能够消除体内瘀血,起到活络脉络的作用,有助于治疗因瘀血阻滞引起的胸痹心痛症状。

4、其他:血塞通还可用于治疗因脉络瘀阻、气虚血滞所致的其他症状,如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口眼歪斜等。

在使用血塞通之前,建议先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并配合医生选择合适的药物剂量和疗程。部分患者在服用血塞通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如有任何不良症状,应及时就医。用药期间应注意饮食调整,避免摄入过多高脂和高糖食物,以免影响疾病治疗。

2 肚脐下四指是什么穴位

肚脐下四指一般是指人体的关元穴。按摩、针灸此穴位一般可治疗一些疾病。

关元穴是任脉的第4个穴位,一般位于下腹部肚脐的正下方三寸处,一般简便的测量办法就是用自己的手指,一般除去大拇指以外的其他4个手指并拢后,四个手指的宽度就是三寸,所以关元穴也可以描述为肚脐下四指的位置。

关元穴是人体比较重要的一个保健用穴位,临床可以用于治疗各种元气虚损的病症,例如中风偏瘫、久病虚脱、过度虚劳等;按摩关元穴,还具有局部的治疗作用,可以治疗上腹疼痛、腹泻、细菌性痢疾或者便秘等腹部病症引起的症状。此外,临床出现肾阳虚的病证,例如男性遗精、早泄、阳痿等表现,女性表现月经失调、痛经等病症,也可以针灸关元穴来进行治疗,从而减轻症状。

所以,平时应该注意保护关元穴,可以适当使用艾灸来激发先天的肾阳气,为身体输送能量,达到延年益寿的作用。

3 偏瘫吃中药能治好吗

偏瘫吃中药可以辅助治疗,但通常不能完全治好。临床上引起偏瘫的病因为中风,中风偏瘫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症,此病多发于中年以上,好发于冬春季节,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危重病。中风发生突然,起病急骤,临床见症不一,也称为卒中;偏瘫是由于神经功能损害而遗留的症状,故通过中药治疗可以不同程度的缓解。中风偏瘫通过辨证可分为以下:

1、气滞血瘀型:主要病机是血瘀不能濡润筋脉,气滞则无以运行血脉,则出现强直。治以活血化瘀通络为主,佐以益气,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

2、风痰阻络型:主要病机是痰浊偏盛,上壅清窍,内蒙心神,神机闭塞。治以通腑泄热,息风化痰。以祛风通络化痰汤加减治疗。

3、阴阳失调型:主要病机是由于元气亏虚,情志不舒、饮食不节、劳倦内伤,引发气血逆乱,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脉外。以参附汤加减治疗。

4 常见虫类药材品种

虫类药材在中医药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常见的虫类药材包括地龙、蜈蚣、全蝎、僵蚕和蜂房等,它们在中医临床中广泛应用。具体如下:

1.地龙:地龙具有清热、平肝、息风、利尿、通络的功效。地龙常用于治疗高热惊痫、热病神昏、中风偏瘫、风湿痹痛、尿路感染等。可煎汤服用,也可制成片剂或散剂。

2.蜈蚣:蜈蚣有息风止痉、通络止痛、解毒散结的作用。蜈蚣主要用于治疗惊风癫痫、风湿顽痹、毒蛇咬伤等。研末吞服或浸酒内服。

3.全蝎:全蝎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全蝎常用于治疗中风、面瘫、风湿痹痛、小儿惊风、痈肿疮毒等。可煎服或研末服用。

4.僵蚕:僵蚕有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的作用。僵蚕主要用于治疗中风痰壅、头风头痛、小儿夜啼、乳痈、颈淋巴结炎等。可煎汤服用。

5.蜂房:蜂房具有祛风通络、攻毒杀虫、止痛的功效。蜂房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牙痛、虫积腹痛、痈疽疮疡等。可煎汤服用或外用。

在使用这些虫类药材时,建议咨询中医科或中药学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选择适宜的虫类药材及其用量和使用方法,确保安全有效。避免盲目使用,以确保用药安全。

5 胆经容易淤堵的地方

胆经容易淤堵的地方主要是在四个穴位,包括肩井穴、风市穴、悬钟穴、临泣穴等。

1、肩井穴:属于足少阳胆经,位于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这个部位发生淤堵,一般主要是表现气滞血瘀的症状,局部会出现疼痛、活动障碍等症状,可以通过针灸、理疗、按摩等方法来进行症状改善。

2、风市穴:属于足少阳胆经的腧穴,位于下肢的大腿外侧部位,临床可以治疗下肢风痹、中风、半身不遂等疾病,是治疗风邪的重要穴位。

3、悬钟穴:属于足少阳胆经,位于腓骨前缘的外踝尖上3寸处,具有行气活血的功能,可以治疗头痛、胸腹胀满、下肢麻痹、半身不遂、腰痛、颈椎病等病症。

4、临泣穴:属于胆经腧穴,一般可以运化风气、冷降水湿等,用于治疗胆经引起的头痛、腰疼、目眩、乳痈、肋骨痛、疟疾、中风偏瘫、足肿痛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