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背疼痛,可能是过度劳累、外伤、筋膜炎、胸膜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因素引起。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在医生指导下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具体分析如下:

1、过度劳累:如果患者经常性负重劳动、经常伏案工作等因素,导致后背肌肉受到挤压,局部组织液渗出,出现红肿、胀痛等症状。可以采取冰块进行冰敷,减少组织液收缩,缓解肿胀现象,冰敷可间隔3~4个小时一次,每次20分钟左右。同时应多注意休息,减少负重劳动。

2、外伤:如果后背被突然击打、摔倒、撞击等因素,后背部的软组织受损,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出现红肿、皮下淤青、疼痛、麻木等症状。可以在24小时内采取冰块进行冰敷,减少组织液收缩,缓解肿胀现象,冰敷可间隔3~4个小时一次,每次20分钟左右。24小时之后使用热毛巾热敷,促进毛细血管血液循环,改善疼痛。热敷的时间可控制在15~20分钟,每3~4个小时一次。症状较为严重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口服头孢呋辛酯片、头孢克肟分散片、洛索洛芬钠片等药物治疗。

3、筋膜炎:如果患者长时间运动、反复受到外伤等因素,会导致背部肌肉以及筋膜发生无菌性炎症,由于炎症刺激加上外部牵扯,会出现后背疼痛、麻木,咳嗽时疼痛症状加重等现象。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洛芬凝胶、夫西地酸乳膏、莫匹罗星乳膏等药物涂抹。

4、胸膜炎:可能是感染、外伤、肺炎等因素,导致致病菌侵犯胸膜产生一系列的炎症反应,临床会表现为胸痛、胸闷以及咳嗽等症状,咳嗽的时候,由于肺部扩张也会引发后背疼痛。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利福平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头孢呋辛酯片等药物治疗。

5、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能是椎间盘退变、急性腰损伤、遗传、腰椎发育异常等因素。导致椎间盘逐渐退变,髓核变性,失去弹性,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的腰椎间盘会压迫到坐骨神经,引发腰部疼痛,而且也会对周围组织产生刺激,出现后背疼痛、活动受限、骨骼畸形等症状。可以遵医嘱使用复方氯唑沙宗片、洛索洛芬钠片、塞来昔布片等药物治疗。如果用药治疗效果较差时,可以采取单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将突出的椎间盘、颈椎板间隙显露,可改善症状。

在治疗期间,患者不要相信所谓民间偏方,不可滥用药物,以免对身体造成极大的影响。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减少辛辣刺激的食物摄入,避免影响到病情恢复。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