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在行走时出现疼痛,而在休息时不疼痛。脚后跟疼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跟腱炎、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跟腱囊炎和足跟脂肪垫炎等。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具体如下:
1.跟腱炎:跟腱炎是由于跟腱过度使用或受伤引起的炎症,常导致脚后跟疼痛,特别是在行走或运动时。避免过度使用跟腱,休息和冰敷受影响的区域。严重的情况下,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片。患者一定要遵医嘱使用药物。
2.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炎是由于足底筋膜过度拉伸或撕裂引起的炎症,通常在早晨起床时疼痛加剧。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穿着有支撑性的鞋子,进行足底筋膜的拉伸练习。严重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泼尼松片。患者一定要遵医嘱使用药物。
3.跟骨骨刺:跟骨骨刺是由于足底筋膜的长期牵拉引起的骨质增生,导致脚后跟疼痛。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使用软垫鞋垫以减轻足部压力。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物理治疗或使用甲钴胺片。患者一定要遵医嘱使用药物。
4.跟腱囊炎:跟腱囊炎是由于跟腱周围的滑囊炎症引起的疼痛。休息和冰敷受影响的区域,避免过度活动。严重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洛芬片。患者一定要遵医嘱使用药物。
5.足跟脂肪垫炎:足跟脂肪垫炎是由于足跟部的脂肪垫受到过度压力或损伤引起的炎症。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使用有支撑性的鞋垫和鞋子。严重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患者一定要遵医嘱使用药物。
为了减轻脚后跟疼痛,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穿着有支撑性的鞋子,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并保持适当的运动量以加强足部肌肉。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