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血糖仪准确度是糖尿病患者关注重要问题。动态血糖仪能够连续监测血糖变化,为糖尿病患者提供重要血糖管理信息,具有一定准确度,但其准确度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动态血糖仪通过传感器植入皮下,实时监测组织间液葡萄糖浓度来反映血糖水平。相较于传统指尖血糖仪,动态血糖仪能够提供更为连续和全面血糖监测数据。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动态血糖仪读数并不能完全等同于真实血糖值,而应被视为参考值。
动态血糖仪传感器在植入初期,特别是前48小时内,由于身体对传感器免疫反应,所测量血糖数据可能不够准确。这段时间被称为自适应期,其长短因人而异,主要取决于个体体质、代谢水平、免疫反应强度以及创口愈合速度等因素。每个人身体条件和生理状况都不同,可能导致动态血糖仪在不同个体身上表现存在差异。例如,皮下脂肪较少个体在植入传感器时可能更容易误入肌肉层,从而影响血糖读数准确性。
正确操作方法对于保证动态血糖仪准确度至关重要。如果佩戴错误或传感器受到挤压、碰撞等外部因素影响,都可能导致测量结果出现偏差。动态血糖仪准确性还受到其系统设计和算法影响。优秀系统设计和算法能够减少误差,提高测量准确度。平均绝对相对误差,是目前最常用评估动态血糖仪系统性能指标。MARD值越小,说明动态血糖仪测量误差越小,准确性越高。一般来说,MARD值
动态血糖仪准确度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自适应期、个体差异、操作方法和系统设计与算法等。在使用动态血糖仪时,需要注意这些因素可能带来误差,结合其他血糖监测手段进行综合判断。定期校准和正确操作也是保证动态血糖仪准确度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