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的微生物,广泛存在于人体和动物体内,大多数支原体不会引起疾病,但有一些支原体对人类具有致病性。支原体的感染途径一般有性接触传播、呼吸道传播、间接传播、产道感染、血液感染等。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根据不同的原因,在医生指导下给予相应的措施。具体如下:

1、性接触传播:成人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支原体,感染部位通常在尿道粘膜。与多人发生性关系、男方有尿道炎、卫生习惯差等一般都容易感染。建议避免不洁性行为,使用避孕套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支原体传播的风险。

2、呼吸道传播:感染者的鼻咽喉气管分泌排出,一般会经口鼻分泌物与痰的飞沫而传播。建议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在空气不流通的场所长时间逗留。尽量避免直接接触呼吸道疾病患者,如佩戴口罩、勤洗手等。

3、间接传播:通过接触带有支原体的衣物、牙刷或浴室等公共环境中,没有做好卫生消毒工作,使人与病原体产生接触,则容易被感染。建议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浴巾、牙刷、剃须刀等生活用品。在公共场所如公共浴室、游泳池等地方,尽量避免接触不明的水源或空气。

4、产道感染:新生儿会经生殖道分娩而出,如果母亲患有尿路感染的情况,生殖道内则可能有支原体生存,此时就容易经母婴途径进行传播。建议孕妇在怀孕期间应积极进行产前检查,确保胎儿健康。如果孕妇已经感染了支原体,应遵医嘱进行治疗,以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5、血液感染:支原体可依附在红细胞上,通过血流运行至身体各个部位,导致各个器官产生病变。应告知医生自己的感染情况,避免因医疗器械消毒不严格而导致交叉感染。

此外,支原体感染通常可遵医嘱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以及喹诺酮类药物,如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还可以遵医嘱使用四环素类药物,如四环素、多西环素等进行治疗。在日常中要避免过度劳累,过度劳累可能会降低免疫力,使病情加重。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