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中暑的原因除了高温,可能还有缺乏水分、过度劳累、穿着不当、湿度过高、空气流通不足等原因,建议及时就医,可在医生指导下给予针对性的一般治疗、物理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缺乏水分:水分在人体内起着维持血容量、调节体温和代谢废物的关键作用。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会通过出汗来散热,以维持正常体温。如果水分摄入不足,血容量不足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体温调节能力下降,身体无法有效散热,导致中暑。

2、过度劳累:长时间进行体力劳动或运动,如果身体疲劳过度,可能会使人体大量出汗,导致产热量增加而散热量减少,体内热量积聚,就会造成身体脱水,血液浓缩,循环血量减少,影响散热效果,进而引发中暑。用冷水擦拭患者的身体,或者使用冰袋放在患者的额头、颈部等部位,以降低体温。

3、穿着不当:厚重的衣物会阻碍空气流通,使身体无法得到新鲜空气,同时也会增加身体的产热量。如果长时间在太阳下暴露,如果没有采取防晒措施,皮肤会吸收大量热量,也可能会导致体温上升,引发中暑。应尽量减少停留时间,选择透气性好、吸汗、宽松舒适的衣服,适时增减衣物,以免身体过度发热导致中暑。

4、湿度过高:汗液蒸发是人体散热的重要途径,湿度过高会阻碍汗液的蒸发,使身体无法通过汗液蒸发散热。如果人体长时间处于湿度过高的环境中,会导致热量在体内积聚,体温升高,进而引发中暑。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降低环境温度,也可以用风扇或空调加速散热。

5、空气流通不足:长时间处于空气流通不足的环境中,汗液蒸发速度减慢,身体无法及时排出代谢产生的热量,可能会导致人体感到闷热和不透气,进而引发中暑。在室内使用空调或取暖设备时要注意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吐物或分泌物阻塞呼吸道引发窒息。

除上述原因外,药物影响、心脏病等也可能会导致。如果出现中暑症状,应立即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补充水分和盐分,以缓解中暑症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