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起肺经蕴热原因

肺经蕴热证:鼻塞时轻时重,或呈交替性堵塞,涕黄粘,量少,鼻气炽热,鼻甲肿胀,收缩反应好,鼻道内有黄粘涕;舌红苔黄脉数。治宜清宣肺热,活血通窍。方用黄芩汤合苍耳子散加味:黄芩30g,白术10g,桑白皮15g,栀子15g,连翘12g,淡豆豉10g,赤芍15g,桔梗10g,薄荷10g,荆芥12g,辛夷15g,白芷15g,地骨皮15g,甘草3g。水煎内服。你的情况需要结合舌苔以及其他症状来判断。

2,为什么肺脾会有蕴热

先来了解其功能:【五脏之二】脾 藏意,属土,为万物之母。主营卫,主味,主肌肉,主四肢。本病∶诸湿肿胀,痞满噫气,大小便闭,黄胆痰饮,吐泻霍乱,心腹痛,饮食不化。标病∶身体 肿,重困嗜卧,四肢不举,舌本强痛,足大趾不用,九窍不通,诸痉项强肺 藏魄,属金,总摄一身元气。主闻,主哭,主皮毛。本病∶诸气 郁,诸痿喘呕,气短,咳嗽上逆,咳唾脓血,不得卧,小便不禁。标病∶洒淅寒热,伤风自汗,肩背痛冷, 臂前廉痛。【六腑之一】胃 属土,主容受,为水谷之海。(主同脾)。本病∶噎膈反胃,中满肿胀,呕吐泻痢,霍乱腹痛,消中善饥,不消食,伤饮食,胃管当心痛,支两胁。标病∶发热蒸蒸,身前热,身前寒,发狂谵语,咽痹,上齿痛,口眼 斜,鼻痛鼽衄赤。【来自[小儿咳喘防治400问]栏目】古人云:“若已发则散邪为主,未发则补脾为主。”也就是说,发作期治肺,通过宣肺、祛邪、化痰而达到定喘、控制症状的目的;缓解期治脾、扶正培本,采取调理脾胃,改善消化吸收功能,增强抵抗外邪的能力,以求减少发作。当然,必要时也应该标本兼顾,肺脾同治。  哮喘反复发作的患儿,往往表现面色少华,动则易喘,容易出汗,小便多而清,辨证属于肾气虚亏,气不摄纳,治疗上应肺脾肾三脏兼顾,特别要强调以补益肾气为主。 肺脾两虚 证候名。多指肺脾气虚。脾肺为母子关系,母病可及子,子病盗母气,二脏相互影响而同病。症见久咳不已,短气乏力,痰多清稀,纳食减少,腹胀便溏,甚则足面浮肿,舌淡苔白,脉虚弱。治宜补脾益肺。  寒湿困脾与湿热蕴脾是脏腑辨证的重要组成部分。  寒湿困脾是指寒湿内盛,阻困中阳所表现的证候。多因饮食不节,嗜食生冷,或淋雨涉水,居处潮湿以致内湿素盛等因素引起。 主要表现:院腹胀问疼痛,泛恶欲吐,纳呆,口淡不渴,便溏,头身困重,面色晦黄,或面目肌肤发黄,色晦暗如烟熏或肢体浮肿,小便短少。或妇女白带量多。   湿热蕴脾是湿热内蕴中焦所表现的证候。由于过食肥甘酒醴,或感受湿热外邪所致。   主要表现:皖腹痞闷,呕恶纳呆,小便黄,大便搪泄,肢体重困,或面目肌肤发黄,色泽鲜明如橘,皮肤瘙痒,或身热起伏,汗出热不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