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瘾是当今世界的一种新型疾病。它属于同一种社会疾病,如毒瘾、烟瘾和酒瘾。这是一种社会瘟疫。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死了。药物成瘾甚至比酒精成瘾更危险。据瑞典医学院统计,在2000名被送往医院抢救的药物成瘾者中,死亡率高达25%。
这些药瘾者大多沉迷于服用安眠镇静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痛苦的生活经历,如离婚、丧偶、疾病折磨、工作疲劳或失败、恶性生活刺激等。他们使用安眠镇静药来减轻悲伤和疼痛,缓解紧张。小剂量逐渐失效,所以他们决定增加剂量,这样一个恶性循环,最终陷入不依赖药物的危险。
前苏联勃列日涅夫沉迷于服用稳定,下令护士(医生不给)尝试购买稳定,并逐渐增加数量。最后,由于服用过量,他没有醒来,死了。我们应该记住这一教训。
据报道,长期使用催眠药的50岁以上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16岁以上%以上人使用催眠药。连续使用一年以上的75%,少数老年人连续使用催眠药10年以上,而在医院或康复医院中老年人使用率较高。然而,由于老年人对催眠药的反应性增加,催眠药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发生了变化,容易损害老年人的健康。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那么,催眠药对老年人有什么危害呢?
1.长期使用催眠药可产生多种后遗症效应。连续使用催眠药(特别是长期催眠药)可产生多种后遗症效应,表现为白天嗜睡、迟钝、判断力下降、意识模糊甚至精神障碍。这是由于老年人对催眠药的反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催眠药在老年人体内消除缓慢,半衰期显著延长,容易导致药物的积累。
2.催眠药可引起老年人焦虑、早醒失眠、早醒失眠,多发生在使用短效催眠药的老年人中。根据120名40-70岁志愿者参加的一项对照试验,甲基三唑氯连续25天每晚服用0.5毫克,会引起焦虑、抑郁和恐慌,少数人会产生幻觉。原因可能是身体对药物有耐受性;或者药物从中枢受体迅速消除;或者药物在体内某种毒性代谢物中的作用。
3.催眠药可引起睡眠期间的呼吸障碍。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有人发现稳定药物可引起呼吸抑制,加重老年人睡眠期间的呼吸障碍。科学研究结果表明,睡眠期间平均呼吸暂停次数为9.95次,累计时间为3.44分钟,而对照受试者分别为5.33次和1.75分钟。有人认为,长期使用催眠药的人夜间死亡率较高,这可能与药物引起的夜间呼吸暂停有关。
4.催眠药可导致停药后反跳性失眠老年人长期使用催眠药,导致药物依赖。如果突然停药,会引起反弹性失眠,甚至比药前失眠更严重,其强度会随着药物半衰期的变化而变化。临床观察表明,长期服用短效催眠药甲基唑氯稳定的老年人在停药当天一般会出现反弹性失眠;服用长效催眠药硝基稳定的人在停药3天后一般会出现严重失眠。后者可能是由于长效药物消除缓慢,突然停药后其有效催眠浓度仍能长期维持。
此外,停药还有恶心、呕吐、耳鸣、焦虑、注意力不集中、震颤和不自主运动等症状。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使用催眠药的老年人在中风或意外伤害时,往往会无意识地停止用药,并产生一系列反应,使症状更加复杂。如果主管医生对此缺乏了解,可能会影响疾病的诊断。预防措施首先要有自我保护意识,不要随便吃药。要知道这样的道理,又能致病;对人体有益,对人体有害。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无毒药物。
所以要对药物采取特别谨慎的态度,催眠药也是如此。
必要时,必须控制在短期内,避免长期连续用药。
其次,医生不仅要考虑药物的治疗效果,还要考虑药物对老年人的危害。越多的医生重视药物不良反应,药原性疾病的发病率就越低。奥斯勒是现代医学的伟大先驱之一,他在半个世纪前说:“医生的首要任务是教育公众不要随便服药。“他认为他宁愿袖手旁观,也不愿采取任何未经科学验证的治疗措施。许多疾病并不总是导致死亡,而是由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引起的,所以要教医生尽量不要开不必要的药。
第三,有催眠药瘾的老年人要下定决心,尽量逐渐减少,就像戒毒、戒烟、戒酒一样,这样才不依赖药物,避免药物毒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