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治疗盗汗用什么方子好,治疗盗汗的方子

2023-04-27

174次浏览

1,治疗盗汗的方子

身体排汗对身体是一种保护,而夜间盗汗的原因很多,除与睡眠环境空气流通状况、寝具透气与否有关外,有些疾病如结核病、心内膜炎恶性肿瘤如淋巴瘤等,都可能出现夜间盗汗的情况;此外,内分泌失调,如有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以及有情绪障碍,自律神经失调的人,也都可能在夜间大量流汗。 以中医观点来看,夜间盗汗有可能是气虚或阴虚造成,如果是气虚引起的盗汗,一般是血管扩张功能不好,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方来调整,心血不足造成的盗汗,心悸少寐,宜补血养心,以归脾汤加减方来治疗;如果是阴虚体质引起,身体出现燥热症,也会有盗汗的情况,此时可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方来改善, 又阴虚火旺的盗汗,五心烦热,宜滋阴降火,用之以当归六黄汤加减方,但仍建议由中医师鉴别诊断后,再服药改善。 盗汗分为两种,一种是属生理性的;一种属病理性的。现代医学认为,小儿代谢旺盛,活泼好动,出汗往往比成人量多,属生理现象。证名,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又称寝汗。指入睡后出汗,醒后即止。多属虚劳之症,尤以阴虚者多见。详见虚劳盗汗、阴虚盗汗条。中医的说法是“阴虚则盗汗”,“阳虚则自汗”。 睡眠中出汗称之为“盗汗”。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金匮要略·水气篇》中“食已汗出 ,又常暮盗汗出者 ,此劳气也。”《景岳全书·汗证》指出:“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 ,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 ,盗汗必属阴虚”。另外张景岳在《景岳全书·汗证》里还有“自汗盗汗 ,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且临床尚有因阴虚而阴损及阳的阴阳两虚,由血瘀而致水湿内停的血瘀与水湿并见等等,辨证时更需详审,所以又细分为:阴虚盗汗、阳虚盗汗、气虚盗汗、血瘀盗汗、血虚盗汗、湿阻盗汗、外感盗汗。 可选用中成药二至丸、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盗汗是人在睡熟后不自觉的出汗,醒后即止,汗收后感觉烦热的一种症状。多因阴虚内热,迫汗外泄所致。 盗汗常用的食疗方法: 1、 泥鳅汤: 用泥鳅120克,热水洗去粘液,剖腹去除肠脏,用油煎至金黄色,加水2碗煮至半碗,放入精盐少许调味,饮汤吃肉,每天1次,小儿则分次饮汤,不吃鱼。连服3-5天。有补气益阴之效。适用于盗汗者食用,民间常用治疗小儿盗汗,功效显著。 2、 豆豉酒: 取豆豉250克、米酒1公斤,先把豆豉炒香,放入米酒中浸泡3-5天后饮用,每次2汤匙,每天2次。有和血益气,解烦热等功效。适用于盗汗者饮用。 3、 糯米煲猪肚: 每次用糯米500克、猪肚1个,把米放入猪肚内,用线结扎,加水适量,共煲1小时,调味后吃见风使舵喝汤,再将糯米晒干捣碎,分10次煮粥食用,每天1次。有补中益气、剑阴止汗等功效。适用治疗盗汗、自汗。 4、 红枣乌梅汤: 取红枣15枚、乌梅10枚,水煎服,每天1次。有益气敛阴、止汗之效。连服10天,对盗汗有疗效。 5、 乌豆煲塘虱: 每次用乌豆100克、塘虱鱼2条,去内脏及鳃,加水适量煲之,豆熟时加盐、油食用。有养血益阴、滋肾调中等功效。民间用于治疗盗汗、自汗,病后体虚、血虚头痛、耳鸣、疲倦乏办等症。 6、 韭菜炒鲜虾: 每次用韭菜150克、鲜虾250克去壳,加油急火共炒,熟后,加盐调味食用,每天1次。有补虚助阳,固泄等功效。可适用于治疗盗汗、阳萎、遗尿、遗精等疾患。肾阴虚!吃:六味地黄丸!百分百有效!

2,盗汗治疗方子

呵呵,网上查的.方法较多,我认为这两种挺好. (1)五砂散:五倍子5份,辰砂1份。共研细末,贮瓶备用。用时取药散0.5~1克,用温水调成糊状,于患者临睡前敷于肚脐,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翌日晨起时取下,如无效可重复使用,一般连用3天即可凑效。本方适用于各种证型的盗汗,对因肺结核引起盗汗,也有比较显著的疗效。 (2)五味敷剂:五倍子、赤石脂、没食子、煅龙骨、煅牡蛎各20克,辰砂1克。共研细末,贮瓶备用。于临睡前取药粉1克,用凉开水、食醋各半调匀,敷入脐中,纱布覆盖,胶布固定,翌晨去掉。每日一次,3~5天为一疗程。据《陕西中医》1985年第5期介绍,用本方治疗小儿顽固性盗汗118例,连敷3次,盗汗即止者48例;5次汗止者31例;6次汗止者21例;无效 6例(其中结核病患者3例)。愈后再次复发盗汗,使用本方有效者9例,无效者3例。本方无毒性,无副作用,具有较强的敛汗功能,各型盗汗均可使用。身体排汗对身体是一种保护,而夜间盗汗的原因很多,除与睡眠环境空气流通状况、寝具透气与否有关外,有些疾病如结核病、心内膜炎或恶性肿瘤如淋巴瘤等,都可能出现夜间盗汗的情况;此外,内分泌失调,如有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以及有情绪障碍,自律神经失调的人,也都可能在夜间大量流汗。 以中医观点来看,夜间盗汗有可能是气虚或阴虚造成,如果是气虚引起的盗汗,一般是血管扩张功能不好,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方来调整,心血不足造成的盗汗,心悸少寐,宜补血养心,以归脾汤加减方来治疗;如果是阴虚体质引起,身体出现燥热症,也会有盗汗的情况,此时可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方来改善, 又阴虚火旺的盗汗,五心烦热,宜滋阴降火,用之以当归六黄汤加减方,但仍建议由中医师鉴别诊断后,再服药改善。 盗汗分为两种,一种是属生理性的;一种属病理性的。现代医学认为,小儿代谢旺盛,活泼好动,出汗往往比成人量多,属生理现象。证名,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又称寝汗。指入睡后出汗,醒后即止。多属虚劳之症,尤以阴虚者多见。详见虚劳盗汗、阴虚盗汗条。中医的说法是“阴虚则盗汗”,“阳虚则自汗”。 睡眠中出汗称之为“盗汗”。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金匮要略·水气篇》中“食已汗出 ,又常暮盗汗出者 ,此劳气也。”《景岳全书·汗证》指出:“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 ,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 ,盗汗必属阴虚”。另外张景岳在《景岳全书·汗证》里还有“自汗盗汗 ,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且临床尚有因阴虚而阴损及阳的阴阳两虚,由血瘀而致水湿内停的血瘀与水湿并见等等,辨证时更需详审,所以又细分为:阴虚盗汗、阳虚盗汗、气虚盗汗、血瘀盗汗、血虚盗汗、湿阻盗汗、外感盗汗。 可选用中成药二至丸、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盗汗是人在睡熟后不自觉的出汗,醒后即止,汗收后感觉烦热的一种症状。多因阴虚内热,迫汗外泄所致。 盗汗常用的食疗方法: 1、 泥鳅汤: 用泥鳅120克,热水洗去粘液,剖腹去除肠脏,用油煎至金黄色,加水2碗煮至半碗,放入精盐少许调味,饮汤吃肉,每天1次,小儿则分次饮汤,不吃鱼。连服3-5天。有补气益阴之效。适用于盗汗者食用,民间常用治疗小儿盗汗,功效显著。 2、 豆豉酒: 取豆豉250克、米酒1公斤,先把豆豉炒香,放入米酒中浸泡3-5天后饮用,每次2汤匙,每天2次。有和血益气,解烦热等功效。适用于盗汗者饮用。 3、 糯米煲猪肚: 每次用糯米500克、猪肚1个,把米放入猪肚内,用线结扎,加水适量,共煲1小时,调味后吃见风使舵喝汤,再将糯米晒干捣碎,分10次煮粥食用,每天1次。有补中益气、剑阴止汗等功效。适用治疗盗汗、自汗。 4、 红枣乌梅汤: 取红枣15枚、乌梅10枚,水煎服,每天1次。有益气敛阴、止汗之效。连服10天,对盗汗有疗效。 5、 乌豆煲塘虱: 每次用乌豆100克、塘虱鱼2条,去内脏及鳃,加水适量煲之,豆熟时加盐、油食用。有养血益阴、滋肾调中等功效。民间用于治疗盗汗、自汗,病后体虚、血虚头痛、耳鸣、疲倦乏办等症。 6、 韭菜炒鲜虾: 每次用韭菜150克、鲜虾250克去壳,加油急火共炒,熟后,加盐调味食用,每天1次。有补虚助阳,固泄等功效。可适用于治疗盗汗、阳萎、遗尿、遗精等疾患。

功能主治:滋阴补肾。用于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盗汗。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8丸,一日3次。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