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胃肠病吃蒙脱石散效果显著吗 胃肠病为什么要服用精神类药物?

2023-10-20

92次浏览

有很多患者胃部不舒服的时候,都会选择去消化科门诊就诊,他们的主要症状是嗳气,打嗝,腹痛,腹胀,大便不成形,腹泻,便秘等,但是做了各种检查都没有明显异常,最后却被诊断为功能性胃肠病。

有些医生会给他们开具相应的精神类药物,有些患者也会很纳闷,为什么自己明明得的是胃肠疾病却要吃精神类的药物呢?这两者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科普一下相关的知识。

01胃病分哪几种类型?

胃病是胃部疾病的统称,可分为功能性病变和器质性病变两大类,功能性病变主要是胃动力不足,导致消化不良,器质性病变,主要包括胃炎,胃溃疡,胃部息肉或肿瘤等。

功能性病变

胃部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消化食物,如果由于胀气、胃酸异常或胃下垂等功能性异常,导致胃部不适,通常会影响胃部消化功能,导致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功能性腹胀等,但可通过药物及物理方式帮助缓解,可食用健胃消食片、进行胃部顺时针轻揉、按摩等。

器质性病变

1、胃炎:分为慢性胃炎,急性胃炎及特殊性胃炎,由于发病机制或呈现的症状不同,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及不同的治疗方法。

2、胃溃疡:当胃黏膜由于某种原因出现破损时,容易在破损处发生溃疡,即胃溃疡,严重时会引发胃穿孔或胃出血等症状,需及时进行治疗,轻者带来严重胃部不适、呕吐、嗳气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能发展为胃穿孔或胃出血,可能危及生命。

3、胃部息肉或肿瘤:胃部息肉多为良性肿瘤,如果出现恶变的情况,或者恶变肿瘤,即胃癌,良性肿瘤可通过切除进行治疗,恶性肿瘤建议早发现、早治疗,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生存率。

02明明是胃肠病,为什么要服用精神类药物呢?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目前对于功能性胃肠病的治疗主要是以改善症状的综合性治疗,首先要注意生活及饮食调理,常用的药物,包括调节胃肠动力的药物,比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匹维溴铵、曲美布汀等。

调节胃酸的药物,比如氢氧化铝、铝碳酸镁,雷尼替丁、奥美拉唑等,止泻药物比如蒙脱石散,洛哌丁胺,导泻药物,如乳果糖,聚乙二醇、利那洛肽等,以及调节肠道菌群的益生菌等。

对存在明显心理障碍,如失眠,抑郁,焦虑等患者,用这些药物效果不好时,就需服用精神类的药物,常用的药物包括黛力新、氟西汀,阿米替林、多塞平,米氮平等,一般对于抑郁性情绪相关的胃肠道症状,比如早饱、饱胀,食欲不振,嗳气、便秘等,可选择对精神有振奋作用,抗抑郁、焦虑药如黛力新、阿米替林、多塞平等。

对于基热性情绪为主的症状,比如反酸,烧灼感,腹痛,腹鸣和腹泻等,可选择对大脑皮层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焦虑药,如氟西汀、帕罗西汀、米氮平、氟伏沙明等,需注意的是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可能出现药物依赖性及药源性焦虑,突然停药症状会反弹,所以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03精神因素与胃肠疾病的关系如何?

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当工作不顺心,精神紧张,与同事或家人争吵或出现关系重大突发事件时,往往是茶不思,饭不香,没有食欲,有些人生气时可出现上腹疼痛,腹胀不适,胸闷气憋等症状,民间俗语“气都吃饱了”充分说明精神因素与胃肠活动有关。

消化性溃疡病因学研究表明,紧张,焦虑,恐惧,在溃疡病的复发史上,起着重要作用,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的症状急剧加重和并发症,如出血、穿孔的出现,常发生在情绪受打击以后。

有资料表明性格开朗豁达的患者,患胃病的发病率极低,而长期精神抑郁,性格内向严重精神创伤的患者,消化道溃疡,胃癌的发病率非常高,中医把人的情绪变化和反应分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称为“七情”。

认为七情的变化与脏腑活动有密切关系,情绪反应过于强烈持久时,精神意志难于承受,超过生理适应范围时,就会影响气血的运行和脏腑功能,导致阴阳失调而发病,而七情中的私与胃肠道关系密切,中医认为,过思伤脾,“脾至思,思伤脾,思虑过度,忧思伤脾,使气血不畅。”

临床上可见胸闷,腹胀食滞,难消不适饮食等症状,都说明了精神因素与胃病之间的关系,目前,人处于紧张焦虑恐惧愤怒状态时,大脑皮层对周围神经的反射不敏感,对周围神经的控制调节能力下降,使胃肠道的分泌运动功能紊乱,就容易产生胃肠道疾病。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