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中医如何判断缺铁性贫血?

2024-01-01

156次浏览

缺铁性贫血在中医学中属于虚劳”、“虚损”、“萎黄”、“黄肿”和“黄胖”等范畴,那么中医如何判断缺铁性贫血?又如何治疗呢?中医将缺铁性贫血归纳为脾气虚弱型和气血两虚型两种,而且还指出三种症候特点。

在中医上脾气虚弱型临床表现:面色萎黄或苍白、神疲乏力、纳少便溏、舌质淡红、苔薄腻,脉细。

气血两虚型临床表现:面色苍白、倦怠无力、头晕心悸、少气懒言,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濡细。

缺铁性贫血有3个证候特点,1、气虚证;2、血虚证;3、脾虚证

“气”是元阴、元阳相互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物质活动,它主要有3个作用:推动作用,防御作用和固摄作用。“气”的过度耗损引起的虚证称为“气虚”。

气虚的症状主要有三方面特征:

1、气的推动作用减弱使脏腑机能衰退以及物质运输、排泄发生障碍。如,心跳慢搏动无力,心悸心慌心神不安,胃口不好饮食乏味,大便溏泻饮食不化,呼吸气短声音低微,排便无力大便秘结,血流缓慢血液淤滞;

2、防御作用减弱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出现短气自汗、容易感冒等症状。

3、气的固定作用减弱,会导致脏腑无法正常固定原来的位置而出现脏腑下垂;气的摄纳作用减弱,会引起人体血、津液等物质异常丢失,出现月经过多出血不止自汗盗汗等症状。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