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拉菌病是土拉杆菌感染所致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主要宿主是野兔,其次是鼠类和羊。传播途径:①直接接触(狩猎、加工及病死动物的血、肉、排泄物污染皮肤、黏膜、结膜而侵入人体);②吸血昆虫叮咬,或昆虫压碎后体液沾染皮肤及黏膜;③食用污染的食物和饮水;④染菌飞沫吸入或侵入眼结膜、皮肤创口而发病。易感人群:猎人、屠宰工、肉类加工和皮毛加工工人、农牧民及实验室工作人员。
【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潜伏期1~10d,一般3~4d。起病急骤,多数持续高热可达39~40℃,寒战;毒血症症状,如头痛、肌肉酸痛、出汗、乏力等;少数高热呈弛张型或间歇型,未治疗者发热可持续1~3周,甚至迁延数月。临床分型为:①溃疡病型和腺型;②肺型;③胃肠型;④伤寒型或中毒型;⑤眼腺型;⑥咽腺型或混合型。
2.实验室检查
(1)白细胞计数多正常,偶达13×109/L者,血沉常增快。
(2)病原标本分离出病原菌或细菌培养出病原菌可明确诊断。
(3)血清免疫学试验抗体阳性。
【防治措施与用药】
1.对症支持治疗①饮食应含足量蛋白质和热量;②肿大淋巴结若无脓肿形成,宜用硫酸镁溶液局部湿敷;③局部溃疡清洗消毒。
2.抗病原治疗可选用以下敏感抗生素。庆大霉素[保甲]肌注或静滴80mg,每日2~3次(间隔8h),疗程7~10d。氨基糖苷类药物均有效。四环素[保甲]口服2~4g/d,分3~4次,疗程10~14d。四环素类药物均敏感,可选用。氯霉素[保甲]疗效良好,体重在50kg以下又合并脑膜炎者剂量为50mg/(kg·d);成人1.5~2.0g/d,分1~2次静脉给药疗效好;成人口服0.25~0.5g,每日3~4次。或遵医嘱。
3.预防强调个人防护、预防接种,一般采用减毒活菌苗皮下划痕法。疫区居民(西藏、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山东等地区)每5年接种1次,每次均为0.1ml。亦可服用减毒活疫苗及气溶胶吸入法,均有良好预防效果。
本文摘自化工化学出版社出版,戴德银、黄茂涛、张德云主编的《常见病用药及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