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中毒

7635篇文章

946962人浏览

1 不缺钙铁锌可以吃钙铁锌吗

通常情况下,若是不缺钙、铁、锌,是不建议对其进行补充的,只要保证正常的饮食即可。

一般不建议患者在不缺钙的时候补钙,过量补钙可能会引起便秘或钙酸盐结石的情况,严重时会出现食欲下降、血钙升高症状。如果不缺锌,也不建议补锌,因为锌是属于微量元素里面的一种,除了锌以外,还有碘、铜、锡等,这些微量元素的吸收存在互相竞争、抑制的关系,瑞过度补锌,会影响其它微量元素的吸收。除此外,不缺铁的患者是不可以补铁的,过量补铁可能会使体内的铁元素超过正常范围,严重时可能会导致铁中毒,从而出现以胃肠道刺激症状为主的临床表现,还可能会继发多脏器损害,若救治不及时或中毒严重的患者预后较差。

通常每天所进食的食物基本可满足人体的钙需求,可选择在日常饮食中加强营养,如多喝牛奶、多吃瘦肉、多吃虾等。若患者能保证正常饮食中,往往不会存在缺锌的情况,可通过进食海产品来达到平衡状态。不缺铁的患者均衡饮食便能满足身体对铁的需求,可选择进食鸭血、猪血、菠菜等含铁元素丰富的食物。

需要注意的是,正常人不建议自行补充钙、铁、锌等物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对其进行补充,只要保证正常的饮食即可,营养要均衡,不要偏食挑食,并且多外出适当晒太阳。若患者存在不适症状,还应及时就医诊治。

2 转氨酶高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危害

转氨酶升高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长期不良饮食和作息习惯、药物性肝损害、胆道疾病、病毒性肝炎,以及心脏疾病、感染因素和酗酒等其他疾病。这些原因都可能对肝脏造成损伤,导致肝细胞受损或影响转氨酶的正常排出,从而使转氨酶值升高。具体危害包括影响肝功能、影响消化系统、肝脏损伤、心肌损伤、全身症状等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1、影响肝功能:转氨酶升高意味着肝功能出现了问题,有肝细胞正在死亡。如果这个过程是急性的,如急性肝炎、中毒等,肝脏功能可能受到严重冲击,导致人体代谢解毒功能难以运行,甚至威胁生命。如果是慢性的,如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肝等,肝细胞长期被破坏/可能逐渐演变为肝硬化,此时肝脏功能已经难以维持人体的长期运作。

2、影响消化系统:转氨酶高可能导致胆管受阻,影响消化功能,表现为食欲下降、容易饱腹等现象。

3、肝脏损伤:转氨酶属于肝脏中比较常见的酶,肝脏出现损伤以后,这些酶会进入血液循环,影响肝脏合成、解毒、凝血功能,导致营养不良、易出血,甚至肝性脑病等。

4、心肌损伤:由于心脏中也有转氨酶,如果患有心包积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损伤心肌细胞,心肌细胞可能会释放出转氨酶,表现为胸闷、胸痛、头晕等症状。

5、全身症状:转氨酶高还可能导致全身症状,如发热、畏寒、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

总的来说,转氨酶高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因此,当发现转氨酶升高时,应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3 深大呼吸又叫什么呼吸

深大呼吸又称作库斯莫尔呼吸(Kussmaul呼吸)。库斯莫尔呼吸在临床主要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酸中毒等。

库斯莫尔呼吸特点是呼吸的频率增快,每次呼吸的幅度比较大,呼气相对急促,呼吸的时候有烂苹果的味道,这也是酮症酸中毒比较典型的一个特征。除了特征性的呼吸之外,可能还会伴有脱水,甚至出现昏迷。当出现严重的酸中毒的时候,由于体内的PH值降低,所以刺激颈动脉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延髓呼吸中枢,导致呼吸的深度和频率增快。

出现库斯莫尔呼吸要高度引起重视,尽早前往医院做相关的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常规、尿常规、血气分析等相关的检查,如果出现有严重的酸中毒,要明确引起酸中毒的病因,给予针对性的治疗,若出现呼吸困难要进行辅助通气。

4 黄辣丁扎了会中毒吗

如果被黄辣丁扎了,伤口比较表浅,及时处理后一般不会中毒。如果伤口比较深,是有可能会中毒的。具体分析如下:

1、不会中毒:黄辣丁是一种生活在淡水的鱼类,其本身是没有毒的。如果只是被黄辣丁轻轻的扎了,伤口比较表浅,及时用酒精溶液、碘伏溶液消毒并且用纱布包扎,一般是不会导致中毒的,一段时间后伤口可自行愈合。

2、中毒:如果被黄辣丁扎了伤口比较深,这时可能会形成一个密闭的环境,也就是厌氧环境。破伤风梭菌属于厌氧菌,通过皮肤黏膜破口进入到人体大量的生长繁殖,释放溶血素和痉挛毒素,这些毒素可能会经过局部的神经细胞扩散到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中毒。如果存在这种情况,一定要尽快去医院就诊,首先需要接受清创治疗,然后需要遵医嘱肌肉注射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

5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说明什么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内,它是诊断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的重要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正常值范围一般是0-40U/L,但不同医院和检测仪器的正常值上限可能略有不同。在肝功能检查中,一般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正常值上限设定为50U/L,当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并超过这个水平,就认定为升高。如果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值超过上限50U/L范围,可能是生理性因素、环境因素等导致,也可能是药物性损伤、肌肉损伤、肝脏病变等。具体分析如下:

1、生理性因素:熬夜、劳累、剧烈运动等都可能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一过性增高,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去除诱因后,大多可以恢复正常,大多不用特殊处理。

2、环境因素:环境污染,如长期接触化学物质、重金属等,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

3、药物性损伤:服用某些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氯丙嗪等药物,或抗肿瘤药物等,也会导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

4、肌肉损伤:肌肉损伤或疾病,如肌肉炎、肉毒芽孢杆菌感染等,会导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这是因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也存在于肌肉细胞中,当肌肉受损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会释放到血液中,进而导致其升高。

5、肝脏病变:肝脏疾病是导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最常见的原因。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肝脏疾病,都会导致肝细胞受损,进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当身体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时,导致肝脏新陈代谢能力下降,增加肝脏工作的负担,同时也会导致肝脏的解毒能力下降,造成毒素在体内积累,对肝脏造成破坏。

为了保持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在正常范围内,建议平时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熬夜劳累,注意劳逸结合。在饮食方面,要保持清淡的饮食习惯,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同时,定期进行体检,也能够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疾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