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功血

112篇文章

13473人浏览

1 16岁排卵期出血正常吗

16岁排卵期出血也属于正常现象,一般排卵期出血量比较少,不影响日常生活,而且在3~5天内能自行干净,也没有其他下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但是如果出血量比较多的情况下,可能属于异常现象。具体分析如下:

1、正常:对于月经周期比较规律的女性,排卵期出血发生在月经周期的第12~16天,青春期出现排卵期出血多是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出现相应的下降,子宫内膜暂时失去激素水平的支持出现的脱落,表现为少量出血,而且多会在3~5天干净。该情况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不需要特殊处理。

2、不正常:如果出血量比较多,尤其是超过了平时的月经量,而且持续的时间超过7天,多属于异常现象,可能是病理性因素导致的,比如无排卵性功血、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息肉等。建议及时就诊,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不同的病因针对性治疗,比如说子宫内膜息肉需要做手术摘除治疗。

排卵期出血量较少且没有不适症状,一般不需要处理;如果出现不适症状或出血量较多,建议及时就医做相关排查。

2 子宫内膜多少cm正常

一般正常女性子宫内膜厚度在0.8-1.2厘米,最低不低于0.5厘米,子宫内膜在增生期、分泌期、月经期、更年期、绝经期,各个时期厚度也是有所不同的。

1、增生期:子宫内膜约0.9-1厘米。

2、分泌期:子宫内膜的厚度约为0.5~0.6厘米。

3、月经期:子宫内膜厚度可以达到0.8-1厘米。子宫内膜的厚度是随卵巢的周期性变化而变化的,月经周期第5天起子宫内膜处于增生期,内膜不断增厚至月经第14天,至月经来潮前内膜厚可达1厘米。

4、更年期一般子宫内膜不超过0.8厘米,如果超过了常造成月经淋漓不尽,更年期功血,需诊刮、抗雌激素治疗来止血。

5、绝经期如果超过0.5厘米,需警惕子宫内膜非典增生,甚至内膜癌,这时需诊刮后送病检。

所以应对各年龄段的子宫内膜厚度进行分析,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

3 吃了黄体酮药,用试纸是不是测不出排卵

试纸可能是指排卵试纸,也就是促黄体生成激素检测试纸。吃了黄体酮药,通常不会对排卵试纸的检测结果造成影响,如果有排卵,通常可以检测到。

排卵试纸是通过检测促黄体生成激素的峰值水平,可以预测是否排卵。排卵试纸的原理是根据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利用试纸检测尿液中促黄体生成激素的浓度。尿液中促黄体生成激素达到高峰,用排卵试纸检测会呈现阳性结果。黄体酮可能是指黄体酮胶丸、胶囊、软胶囊等,没有排卵的情况下吃了黄体酮,不会导致排卵试纸阳性;如果排卵试纸呈现阳性,不是药物所导致,说明尿液中促黄体生成激素已达到高峰值,排卵通常发生于高峰值的24~48小时。

黄体酮药的适应症为先兆性流产、习惯性流产、经前期紧张综合症、无排卵型功血及无排卵型闭经等治疗。而对黄体酮或本品其他成分过敏者,需禁用,阴道不明原因出血者禁用,乳腺肿瘤或生殖器肿瘤者禁用;血栓性静脉炎、血管栓塞、脑中风或有既往病史者禁用;药品性状发生改变禁用,正在使用其他药物。用本品前建议咨询相关医师或药师;建议严格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前还要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

4 女性要当心内分泌失调会导致女性不孕

女性要当心内分泌失调会导致女性不孕人体有内分泌系统,分泌各种激素和神经系统一起调节人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正常情况下各种激素是保持平衡的,如因某种原因使这种平衡打破了这就造成内分泌失调,会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男性和女性都可能出现内分泌失调。

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的病因复杂繁多,但是其主要目的还是要导致排卵功能异常、造成黄体功能紊乱等。因此,只有确诊导致不孕的内分泌病因才能更好的进行治疗,明确病因后,再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其目的就是重新诱发排卵,保证黄体功能。

内分泌作为人体的生理机能调控者,利用它分泌的激素在人体发挥作用,意义重大。而一旦出现内分泌激素过少或过多,新陈代谢变得紊乱,就会造成内分泌失调,出现内分泌疾病,自然也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内分泌发生失调其实是与下丘脑至垂体至卵巢这条性腺轴分泌激素量有关,也与新陈代谢功能紊乱等有关。如果发生下丘脑功能性和器质性障碍、垂体功能障碍和垂体腺瘤以及卵巢功能障碍,都会导致卵巢不排卵,从而引发不孕。通常症状表现为月经稀少或断经、功血等。

内分泌失调性不孕在检查的时候会明显发现两侧卵巢包膜增厚和变大,长期观察还可发现患者会出现闭经、肥胖和体毛增多变粗变黑等细微特征。

专家温馨提示,调节内分泌主要从饮食、运动上入手,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果蔬、高蛋白类的食物,多喝水,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同时多参加各种运动锻炼,加强体质;还要有科学的生活规律,不要经常熬夜,以免破坏正常的生理规律。

5 产后崩漏的病因是什么?应该如何预防?

产后崩漏是指妇女非正常行经而阴道下血如崩或淋漓不尽的症状。势急而出血量多者为崩;势缓而出血量少、淋漓不断者为漏。多由血热、湿热、气虚、血瘀、外伤等所致。妇女月经病变,崩漏病,以及石瘕、胎漏、异位妊娠、产后血崩、产后恶露不绝,疫斑热、紫癜病、血溢病等病中皆可出现崩漏。

病因

病因病机主要是虚热、瘀邪损伤冲任,不能制约经血,以致经血非时妄行。由于崩漏失血耗气,病程日久,导致气血、阴阳俱虚。又崩漏日久,离经之血为瘀血。故本病的发生常互为因果,气血同病,多脏受累,虚实错杂。崩漏的主证是出血故辨证时当根据出血的量、色、质变化,参合舌脉及证候,辨其虚、实、寒、热。一般而言,崩漏虚证多而实证少,热证多而寒证少。然而,即使是火,亦是虚火,非实火可比。崩与漏亦不相同,久崩多虚,久漏多瘀。此外崩漏患者不同的年龄阶段,亦是辨证的重要参考。如青春期崩漏,多肾虚或血热;育龄期崩漏,多肝郁或血热,更年期崩漏,则多肝肾亏损或脾气虚弱。生育期及更年期崩漏,又多挟血瘀。

诊断

妇科检查,排除因子宫肌瘤,妊娠期出血、产褥期出血以及炎症所引起的如崩似漏的妇科血证。必要时借助B超或尿妊娠试验,以明确诊断。

实验室检查血分析,以了解贫血程度和排除可能存在的血液病。必要时,还可进一步做骨髓穿刺检查。

可借助功血的诊断方法。如子宫内膜活体检查多数为增生过长,基础体温呈单相型,内分泌测定为无排卵改变等,可以更明确诊断为崩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