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篇文章
14502人浏览
新生儿1~12个月,一般需要打乙型肝炎病毒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麻疹减毒活疫苗、乙脑疫苗等。具体介绍如下:
1、出生24小时内:需及时接种乙型肝炎病毒疫苗第1针和卡介苗第1针,主要用于预防乙型肝炎和儿童结核病。
2、1月龄:乙型肝炎病毒疫苗第2针,可以提高乙肝表面抗体的低度。
3、2月龄:不需要打针,需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第1针,预防脊髓灰质炎。
4、3月龄:需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第2针,增强免疫作用。
5、4月龄:打百白破疫苗第1针,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需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第3针,并打百白破疫苗第2针,起到增强免疫的作用。
6、6月龄:打白白破疫苗第3针、乙型肝炎病毒疫苗第3针,起到增强免疫作用。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第1针,预防A群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7、8月龄:打麻疹减毒活疫苗第1针,预防麻疹。
8、9月龄:打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第2针,加强体内的抗体低度。
9、6月龄~12月龄:打乙脑疫苗第1针,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家长一定要严格按照防疫要求,按时带新生儿到社区卫生院打防疫针,避免漏针。
孕前检查的检查单一般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甲状腺功能、血糖、乙肝五项、梅毒螺旋体抗体等,如果自己不会看,可以找专业医生进行解读。
1.血常规:通过观察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判断是否存在贫血、感染等情况;
2.尿常规:通过观察尿液中白细胞、红细胞等指标,判断是否存在泌尿系统感染等情况;
3.肝功能:通过观察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指标,判断肝脏是否有炎症或损伤;
4.肾功能:通过观察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判断肾脏是否正常;
5.甲状腺功能:通过观察促甲状腺激素、游离甲状腺素等指标,判断甲状腺是否正常;
6.血糖:通过观察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血糖,判断是否存在糖尿病等情况;
7.乙肝五项:通过观察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等指标,判断是否存在乙肝病毒感染等情况;
8.梅毒螺旋体抗体:通过观察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和非特异性抗体,判断是否存在梅毒感染等情况。
还有妇科B超检查、心电图检查等。建议孕妇在孕前进行上述检查,并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相应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