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篇文章
41455人浏览
发烧在医学上通常指发热,1岁宝宝发热39℃是比较危险的,39℃属于高热,如果体温持续上升,有诱发热性惊厥、脑代谢异常、脏器损伤等风险。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退热药物、物理降温等方式退热,如体温持续升高可能需要注射退热药物,具体如下:
1、口服退热药物:宝宝发烧39℃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热药物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通过抑制前列腺素,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而起到退热作用,通常0.5—1小时起效,体温会明显下降。
2、物理降温:宝宝体温升至39℃时,可能因末梢循环障碍而出现手脚凉的情况,可用温水泡手脚,改善末梢微循环,有助于退热。同时用温水擦拭额头、腋下等部位,让水分蒸发,帮助身体散热,起到退热的作用。
3、注射退热药物:如体温持续上升,可在医生建议下选择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退热药物,以免持续高热诱发热性惊厥、脑代谢异常、脏器损伤等。
1岁宝宝发热39℃建议到医院完善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明确发烧原因后针对性治疗。
发烧是指发热。宝宝发热在空调房里一般可以盖一些薄薄的被子,但也要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如果宝宝出现寒战、怕冷等症状一般需要盖被子保暖,如果宝宝体温升高、四肢暖和,一般不建议盖被子,出现持续高热建议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物治疗,必要时及时就医。
宝宝发烧期间如果房间的温度较高很不利于宝宝散热,多数家庭会开空调,当然空调的温度不能打得太低,适当的给宝宝盖点薄薄的被子一般是可以的,空调的出风口不建议对着孩子。
通常建议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盖被子。如果宝宝发烧期间,出汗比较多,口服退热药,效果比较好,这时候就不主张给宝宝盖被子;如果宝宝发热超过38.5度,口服退烧药半个小时左右,宝宝不出汗或者是体温持续不降,让宝宝少量多次喝水,用温水给宝宝擦浴,这时可以适当的给宝宝盖薄被子,让宝宝出出汗,促进体温的下降;但是不能盖的太厚,因为高热的环境反而不利于散热、降温,反而会导致宝宝病情加重;如果宝宝出现了寒颤、怕冷等症状,这时候就要给宝宝适当地盖被子,同时要密切的观察体温的变化,超过38.5度,就要给宝宝口服退烧药物,主要是怕导致宝宝高热惊厥,所以要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宝宝泡澡退烧,一天可以泡2~3次,建议每5~6个小时可以进行一次,但由于每个宝宝的体温不同,泡澡退烧的次数,也存在差异性。所以,宝宝发烧泡澡退烧,一天泡几次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看,也不存在具体泡几次的定论。但是进行泡澡退烧时要多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宝宝泡澡退烧与平时泡澡也是有区别的,建议泡澡水温在40℃左右,而且泡澡时间建议在20~30分钟之间,宝宝泡完澡后要及时擦干身体和头发,避免受凉。
另外,每个宝宝发烧的体温不同,尤其是对于体温超过38.5℃,单纯的通过泡澡退烧作用效果比较差,还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烧药物进行退烧治疗,比如复方锌布颗粒、对乙酰氨基酚栓、布洛芬悬混液等。
泡澡退烧也属于做物理降温,对于儿童高热,尤其是持续性高热不退常采用的一种方法,但只能起到辅助性退烧的作用,因此并不是一发烧就需要采取泡澡物理降温。
发烧在医学上通常指发热。小孩发热38度不建议吃蒲地蓝。
一般来说,如果宝宝的腋温在37.5℃-38.5℃时,只需要采物理降温的办法来缓解,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夏季要注意室内的温度不要过高,可以把宝宝放在凉爽的地方,喂一些清凉的果汁,或者洗一个温水澡,水温保持在28-32℃之间,不需要着急地服用药物退热。
父母可以让宝宝多饮水,帮助宝宝排汗,因为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并防止脱水,也可以冰敷或使用冰枕降温,宝宝发烧时可以把冰袋放在额头以及两侧颈部,也可以放在腋下或双侧腹股沟的部位,还可以使用退热贴,舒缓高热带给宝宝的不适。
宝宝发热还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与流通,定时开窗通风,室温不要过高,不要让过堂风吹到宝宝,要让宝宝得到充足的休息。
宝宝发烧39度手脚很烫,可能是急性咽喉炎、肺炎、急性胃肠炎等原因所致,建议就医,根据其原因给予对症治疗和对因治疗。
1、急性咽喉炎:咽喉发生急性的炎症,所以引起宝宝发烧39度手脚很烫,伴有咽喉疼痛等症状,可给予布洛芬混悬液退烧,联合蓝芩口服液、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等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如果细菌感染,给予头孢克洛、阿莫西林等抗感染治疗。
2、肺炎:肺部发生炎症可导致宝宝发烧39度,手脚很烫,伴有咳嗽、咳痰等症状,如果支原体感染可给予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抗感染,联合盐酸氨溴索、肺力咳合剂、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液等药物治疗。
3、急性胃肠炎:进食不卫生的食物引发急性胃肠炎,导致宝宝发烧39度,手脚很烫,伴有腹泻、腹痛、呕吐等症状,可给予布洛芬混悬液退烧,若为细菌感染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肟颗粒等抗感染,结合蒙脱石散、双歧杆菌等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