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4篇文章
58122人浏览
淤血堵住也就是淤血阻滞。从中医的角度讲,人体的经络不通则会引起疼痛,因此如果瘀血阻滞了面部经络,可能会导致出现面部刺痛、抽搐、麻木、肿胀及面部感觉异常,还可能会导致面部局部出现色斑、口眼歪斜,甚至面瘫等危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需及时就医治疗。
瘀血阻滞指的是脉内的血液溢出于脉外,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阻碍气机,迫血妄行。瘀血阻滞常因气虚、气滞、血寒等原因,导致血行不畅而凝滞于脉中,还可能是由于外伤或其他原因造成内出血所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导致堵塞经络。
瘀血阻滞在面部经络,建议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对身体造成进一步危害。瘀血阻滞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等治疗,常用药物有血府逐瘀汤、华佗再造丸、小活络丹等,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可以配合使用针灸、按摩等中医疗法。
血塞通是一种中成药,其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主治范围广泛。其功效和作用主治如下:
一、功效和作用
1、活血祛瘀:血塞通能够扩张脑血管和冠脉及外周血管,使脑血流量和心肌灌注量增加,从而具有活血祛瘀的功效。这有助于改善因瘀血引起的各种症状,如疼痛、肿胀等。
2、通脉活络:血塞通具有抗血栓和抗凝血的作用,可以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稠度,从而起到通脉活络的效果。这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因血栓形成引起的疾病,如心绞痛、脑动脉硬化等。
3、降低血脂与心肌耗氧量:血塞通能够降低血脂水平,帮助调节血脂代谢,对高脂血症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同时,还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灌注量,有助于改善心肌缺血症状。
4、预防血栓形成: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降低血液粘稠度,血塞通能够有效预防血栓的形成,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二、主治
1、心脑血管疾病:如脑动脉硬化、脑动脉供血不足、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梗死、心绞痛、心肌缺血等。这些疾病多因血脉瘀阻、血液循环不畅所致,血塞通能够活血化瘀、通脉活络,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2、中风偏瘫:血塞通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扩张冠脉及脑部血管,防止脑部出血,有利于治疗中风偏瘫及其后遗症。
3、胸痹心痛:血塞通能够消除体内瘀血,起到活络脉络的作用,有助于治疗因瘀血阻滞引起的胸痹心痛症状。
4、其他:血塞通还可用于治疗因脉络瘀阻、气虚血滞所致的其他症状,如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口眼歪斜等。
在使用血塞通之前,建议先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并配合医生选择合适的药物剂量和疗程。部分患者在服用血塞通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如有任何不良症状,应及时就医。用药期间应注意饮食调整,避免摄入过多高脂和高糖食物,以免影响疾病治疗。
列缺位于人体前臂桡侧缘,具体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以取穴者自己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为1寸)处,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列缺穴作为中医经络学中的一个重要穴位,具有宣肺解表、通经活络、通调任脉、清热散风、利尿通淋等多种治疗功效。但在针灸或按摩列缺穴时,应由专业的医生进行操作,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1、宣肺解表:列缺是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具有宣肺解表的作用,能够治疗伤风外感、咳嗽、气喘等病症。
2、通经活络:列缺穴位于前臂,通过按摩或针灸此穴,有助于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正常,可用于改善局部疼痛、麻木等不适症状。
3、通调任脉:列缺穴作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具有通调任脉的作用,能够治疗任脉病变,如遗尿、小便热、尿血、阴茎痛等膀胱阴部疾患。
4、清热散风:列缺穴还能治疗头项、颜面疾患,如头痛项强、口眼歪斜、齿痛等,这得益于其清热散风、通络止痛的功效。
5、利尿通淋:列缺穴配合肾俞穴、三阴交穴等穴位,还具有利尿通淋的效果,对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状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日常通过列缺穴保健时,可以采用按法、点法、揉法、按揉法、点揉法、点按法、掐法、拇指弹拨法等多种手法进行按摩。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不要用力过大,以免对局部组织造成损伤。
通脉颗粒是一种中药制剂,其作用与功效主要体现在活血通脉、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缓解中风症状、胸痹心痛的辅助治疗、多成分协同作用等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1、活血通脉:通脉颗粒的核心作用是活血通脉,对于治疗因瘀血阻络所致的各种病症有显著效果,如中风、胸痹心痛等。
2、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该药物常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辅助治疗,包括动脉硬化、脑血栓、脑缺血、冠心病和心绞痛等,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3、缓解中风症状:对于中风导致的头晕头痛、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偏身麻木等症状,通脉颗粒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胸痹心痛的辅助治疗:对于胸痹引起的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等症状,通脉颗粒也能发挥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5、多成分协同作用:通脉颗粒由丹参、川芎、葛根等多种中药成分组成,这些成分各自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升阳止泻等功效,共同发挥活血通脉的作用。
使用任何药物都应在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对症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在使用通脉颗粒期间应注意饮食调整,避免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促进药物的疗效和身体的康复。
偏瘫吃中药可以辅助治疗,但通常不能完全治好。临床上引起偏瘫的病因为中风,中风偏瘫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症,此病多发于中年以上,好发于冬春季节,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危重病。中风发生突然,起病急骤,临床见症不一,也称为卒中;偏瘫是由于神经功能损害而遗留的症状,故通过中药治疗可以不同程度的缓解。中风偏瘫通过辨证可分为以下:
1、气滞血瘀型:主要病机是血瘀不能濡润筋脉,气滞则无以运行血脉,则出现强直。治以活血化瘀通络为主,佐以益气,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
2、风痰阻络型:主要病机是痰浊偏盛,上壅清窍,内蒙心神,神机闭塞。治以通腑泄热,息风化痰。以祛风通络化痰汤加减治疗。
3、阴阳失调型:主要病机是由于元气亏虚,情志不舒、饮食不节、劳倦内伤,引发气血逆乱,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脉外。以参附汤加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