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疱疹病毒

1314篇文章

156946人浏览

1 右耳廓突然抽痛怎么办

右耳廓突然抽搐,可能是外耳道疖肿、急性外耳道炎、带状疱疹等引起的,需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具体介绍如下:

1、外耳道疖肿:是一种急性化脓性炎症,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可导致红肿热痛。需在医生指导下局部涂抹抗生素药物治疗,例如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

2、急性外耳道炎:可能是因为冲洗外耳道或游泳等引起的,大多是继发细菌感染,引起外耳道黏膜充血肿胀,当炎症感染严重时,有时会扩散至耳廓,导致耳部红肿热痛,张口咀嚼时加重。应避免外耳道进水,并在医生指导下局部使用抗生素滴耳液,例如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诺氟沙星滴耳液等。

3、带状疱疹:是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因刺激到神经,有可能会引发附近神经疼痛。可由医生指导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例如泛昔洛韦胶囊、利巴韦林颗粒等。

此外,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的,例如急性中耳炎、乳突炎等。建议及时到医院耳鼻喉科就诊,配合医生采取检查,明确原因后针对性治疗。

2 疱疹性咽颊炎和手足口是同一种病毒吗

手足口通常是指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有可能是同一种病毒感染引起的。

1、疱疹性咽峡炎:主要因柯萨奇病毒等感染引起的咽峡部的炎症性疾病,也可因肠道病毒、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其中,柯萨奇病毒A组的2、4、6、9、16、22型,都可以引起疱疹性咽峡炎,柯萨奇病毒B组的1~5型也可以致病,肠道病毒的埃可病毒3、6、9、16、17型和肠道病毒71型的感染,也可引起该病。可经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及接触患儿口鼻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而传播。典型症状是发热、咽痛、嗜睡、食欲差,严重时会影响到吞咽。

2、手足口病:主要是因为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多见于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组16型感染导致。手足口病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手和物品、水、食物等,以及呼吸道飞沫传播,很容易在婴幼儿中间流行。症状是多样性的,可导致手、足和臀部皮肤出现疱疹和口腔散在溃疡,并伴随着轻微疼痛,这些疱疹液可能具有传染性。

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是导致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的病毒中的一种,有可能引起重症的手足口病或者疱疹性咽峡炎。因此,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有可能是同一种病毒感染引起的。当发生疱疹性咽峡炎或手足口病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配合医生采取治疗并注意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和他人接触导致他人感染。

3 头和耳朵一侧一抽一抽的痛

头和耳朵一侧一抽一抽的痛,可能是偏头痛、急性外耳道炎、带状疱疹等引起的,可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具体介绍如下:

1、偏头痛:具体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有可能是和遗传、环境因素或精神因素等有关,容易导致一侧头痛,也有可能会放射至耳部引起疼痛。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例如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

2、急性外耳道炎:大多都是因为细菌感染引起的,因外耳道黏膜充血水肿,有可能会引起明显的疼痛,若炎症感染严重时,可能会导致头部一侧疼痛。对于急性外耳道炎,应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抗生素药物治疗,例如头孢克肟片、阿莫西林胶囊等,有助于消除炎症。并配合局部使用抗生素滴耳液,例如氧氟沙星滴耳液、诺氟沙星滴耳液等。

3、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皮肤疾病,可导致局部皮肤上有大量水泡疼痛,往往会对局部神经造成刺激,可能会引起耳部以及头部单侧疼痛。需及时遵医嘱涂抹抗病毒药物,例如阿昔洛韦乳膏、喷昔洛韦乳膏等,并配合口服抗生素药物,例如阿昔洛韦片、伐昔洛韦片等。

此外,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的,例如急性中耳炎、耳疖肿等。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查明原因后对症治疗。

4 耳朵感觉有点疼怎么回事

耳朵感觉有点疼,可能是佩戴耳机导致,也可能是耵聍栓塞、外耳道疖肿、外耳道炎、耳带状疱疹等引起的。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佩戴耳机:如果长期佩戴耳机或佩戴耳机时塞得过紧,就有可能会对局部造成压迫,引起疼痛。应尽量避免戴耳机,症状会自行缓解。

2、耵聍栓塞:由于耵聍分泌比较多,未及时清理,可能会堵塞在外耳道,引起轻微耳痛、耳闷、耳鸣等症状。如果耵聍尚可活动,可由医生使用专业工具将耵聍取出。如果耵聍不可活动,可先在耳道内滴入碳酸氢钠溶液,当耵聍泡软之后,再使用负压吸引器吸引出来。

3、外耳道疖肿:可能是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化脓性炎症,可导致外耳道红肿、疼痛。可由医生指导局部涂抹抗生素药物治疗,例如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软膏等。

4、外耳道炎:由于外耳道黏膜存在炎症反应,可导致外耳道壁轻度充血水肿,出现外耳道疼痛、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可由医生指导局部使用抗生素滴耳液,例如妥布霉素滴耳液、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诺氟沙星滴耳液等。

5、耳带状疱疹: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如果发生在耳廓部位会导致明显疼痛,并出现水疱。由医生指导局部使用阿昔洛韦软膏、对乙酰氨基酚片、加巴喷丁片等药物治疗。

此外,也有可能是化脓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大疱性鼓膜炎等导致。如果症状持续不能缓解,建议及时就医,配合医生进行诊治,以免病情加重。

5 新生儿水疱疹是什么原因

新生儿水疱疹可能是因为摩擦因素、蚊虫叮咬、水痘、汗疱疹、尿布性皮炎等原因引起的。建议及时就医,根据不同的原因,在医生指导下给予相应的措施。具体如下:

1、摩擦因素:新生儿的皮肤比较娇嫩,如果受到比较粗糙的衣服布料摩擦,有可能会形成水疱疹,还会导致皮肤泛红。建议家长给新生儿更换棉质、舒适的衣物,避免受到摩擦,通常一段时间后就会好转。如果水疱疹破裂或出现感染迹象,可遵医嘱使用抗菌药膏,如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

2、蚊虫叮咬:新生儿被蚊虫叮咬之后,可能会出现水疱疹、肿胀、瘙痒等表现。建议家长使用凉毛巾进行冷敷,可以帮助收缩血管,从而缓解不适症状。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

3、水痘:一般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有关,会导致新生儿的身上出现水疱疹,还会有发热、瘙痒、拒绝进食等症状。一般需要进行对症治疗,如果腋下体温没有超过38.5℃,建议使用温热的毛巾擦拭腋下、脚心等部位,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泛昔洛韦、伐昔洛韦等药物治疗水痘。如果腋下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颗粒、布洛芬混悬液、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等药物解热镇痛。

4、汗疱疹:通常是由于环境温度过高,新生儿汗腺功能欠佳所致,出现在前额、头部、前胸等处,呈针头大小的白色疱疹。建议保持房间通风凉爽,一般无需用药,数天后即可自行消失。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氧化锌软膏、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等药物,缓解症状。

5、尿布性皮炎:由于大小便浸湿的尿布未及时更换,导致尿液当中尿素被粪便中的细菌分解产生氨,刺激皮肤所致。建议及时更换尿布,保持皮肤的清洁与干燥。可遵医嘱使用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

建议日常生活中及时更换尿布,避免新生儿的皮肤过度潮湿。每次更换尿布后,用温水清洗新生儿的臀部,并使用干净卫生的毛巾进行擦干。新生儿穿着不宜过多、过厚,包裹时要适度,避免过度包裹导致过多的汗液分泌。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室内温度过高或湿度过大,有利于预防皮肤疾病的发生。症状持续不缓解时,应及时就医诊治。

推荐阅读

↑上拉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