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2篇文章
40350人浏览
对于女人来说,一天一杯咖啡有一定好处,但也存在一些潜在坏处。坏处主要是可能会影响睡眠质量,尤其是对于对咖啡因敏感的人,可能导致入睡困难或睡眠浅。好处包括提神醒脑、促进新陈代谢、抗氧化作用、降低某些疾病风险、改善心情等。具体如下:
一、提神醒脑:咖啡中的咖啡因能够刺激中枢神经系统,让人保持清醒和专注,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二、促进新陈代谢:适量的咖啡因可以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有助于燃烧脂肪,对于保持身材有一定的帮助。
三、抗氧化作用:咖啡中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如绿原酸等,可以帮助抵抗自由基对身体的损害,延缓衰老。
四、降低某些疾病风险:一些研究表明,适量饮用咖啡可能降低患帕金森病、2型糖尿病和某些癌症的风险。
五、改善心情:咖啡可以促进大脑分泌一些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和血清素,从而改善心情,减轻压力和焦虑。
总之,女人一天一杯咖啡有一定的益处,但要注意个体差异。如果对咖啡因敏感或者有睡眠问题等,应适当减少咖啡的摄入量。同时,喝咖啡时应尽量选择纯咖啡,避免添加过多的糖和奶油等不健康的成分。
2型糖尿病对帕金森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神经系统、心脏、肾脏等方面。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1、神经系统:2型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升高而引起。如果长期高血糖会导致神经损伤,从而出现感觉异常、肢体麻木等症状。当病变累及到脑部时,则可能会引起帕金森病;
2、心脏:2型糖尿病患者在患病期间若没有得到及时控制,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从而诱发心肌梗死的情况。此时则会对心脏造成影响,导致心脏功能下降,严重者还会引起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3、肾脏: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较高,长期的高血糖会增加肾脏负担,容易引发肾功能不全。随着病情发展,还可能会导致肾小球硬化以及肾间质纤维化,甚至会引起尿毒症;
4、其他方面:2型糖尿病患者若未及时控制好血糖,则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从而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若病变累及到脑部,则可能会引起帕金森病。
对于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需要积极遵医嘱使用降糖药物控制血糖,如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阿卡波糖片等。同时还需要注意低糖饮食,并适当运动锻炼。
老年人双腿无力是怎么回事?对于老年人而言,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很多时候会出现身体不适。双腿无力就是比较常见的现象。那么老年人双腿无力是怎么回事呢?如何防治?
急性发作——脑血管病变
对于下肢无力首先要考虑的是单肢还是双侧,如果是突发的单肢无力且不伴有疼痛,则要排除是否由脑血管疾病引起,因为脑血管疾病可能出现偏瘫。另外,双下肢无力也可能出现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等,一定要及时诊治。
伴腰腿疼——腰椎管狭窄
有些老年人,下肢无力且伴有腰腿疼,要考虑腰椎的问题。因为腰椎管狭窄有可能压迫脊髓。
老年人腰腿病是常见病,腰椎病也可能是慢慢突出的腰椎压迫到神经,伴有肢体麻木,最后也出现疼痛。建议先到医院做个检查再配合适量锻炼,尤其不可轻易做按摩,以免加重腰椎损伤。
踩棉花感——颈椎脊髓病变
有的老人感觉双下肢没劲,走路像踩棉花,深一步浅一步的。坐时间长了或站的时间长一点,就会觉得吃不消,好像随时都可能瘫倒。这时候要留意是不是颈椎的问题,需要到医院做一个霍夫曼征检查。
如果是突然两腿不能动,且有小便困难,要考虑是否突发脊髓病变,椎体压迫脊髓造成运动神经紊乱,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致瘫痪。
笨拙僵硬——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还可能表现为行动迟缓,患者也会感觉走路没劲,其实是迈不开步。这其实是由于帕金森出现的僵硬感,肌张力增高,走路不灵活。通常病情初发时,患者会感觉迈不开步子而且腿没劲,但走一走步子就可以迈开。帕金森患者走路时会有笨拙、发僵感,出门时也容易摔跟头,家属要做好看护,以免摔伤。
以上是关于老年人双腿无力的原因以及防治方法介绍,晚辈在保证自己健康的同时,要多多注意老年人的健康变化,出现以上双腿无力现象时,要积极查出原因,才能及早治疗。
可能有不少人有过这样的经历,身体出现不适的时候,去医院检查,经过治疗,还是没有好转。究竟是药效不够呢?还是医生误诊了?其实有不少疾病,由于症状和其他的疾病的症状表现相似,导致在临床诊断的时候容易误诊,尤其是以下7种疾病。
临床统计发现,大约40%的疾病初次诊断会发生误诊。医生下诊断不仅需要经验和检查,更离不开患者准确的病情描述。患者如能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就诊时给医生提供足够的线索,能减少疾病的误诊率。常常被误诊的疾病具体有以下几种:
1.帕金森病。症状包括:四肢或头出现颤抖、肌肉僵硬以及身体平衡问题,如走路不稳等。常被误诊为:阿尔茨海默氏症、脑卒中后遗症、创伤性脑损伤或原发性震颤。好发年龄为60岁以上人群。此病尚无有效的筛查测试,患者必须接受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
2.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是甲状腺素水平偏低所致。症状包括:情绪低落、易疲劳、体重增加、失眠、肌肉疼痛或僵硬、便秘及皮肤干燥等。此病容易被误诊为抑郁症和更年期综合征。事实上,简单的甲状腺功能检查即可确诊。
3.纤维肌痛症。这是一种类似关节炎的慢性病,特点是身体多处疼痛,正确诊断平均耗时5年。症状包括:焦虑或抑郁、疼痛敏感增强、疲劳等。此病容易被误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和慢性疲劳综合征。诊断过程中,两个问题很重要:1)四肢广泛性疼痛是否超3个月?2)身体18个压痛点中阳性是否超过11处?回答肯定,即可确诊。
4.多发性硬化症。这是一种自体免疫系统疾病。症状包括:肌肉痉挛、身体缺乏协调性、平衡问题、视力模糊、认知损伤等。该病容易被误诊为:病毒感染、红斑狼疮、阿尔茨海默氏症等。大脑核磁共振成像扫描和腰椎穿刺检查有助于准确诊断。
5.乳糜泻。这也是一种自体免疫障碍,患者在接触到某种物质后会激活免疫系统对自身肠道发起攻击。症状包括:呕吐、腹痛、腹泻、体重降低、贫血、痉挛等。易被误诊为肠易激、克罗恩病或纤维性囊肿。抗体血检或小肠组织活检有助确诊。
6.慢性疲劳综合征。症状包括:记忆力减退、嗓子痛、颈脖或腋窝淋巴结疼痛、不明原因肌肉关节疼痛、极度疲劳。容易被误诊为:鼻窦炎、肝炎、纤维肌痛症、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通常,患者原因不明持续疲劳,时间超过6个月或更久,即可被诊断为慢性疲劳综合征。
7.红斑狼疮。症状包括:疲劳乏力、肾脏、心脏和肺脏损伤、皮疹及关节疼痛等。该病经常被误诊为慢性疲劳综合征、纤维肌痛症或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学检查有助于诊断。
人在害怕或者冷的时候身体都会颤抖。除了这些因素导致的颤抖外,如果身体莫名的不自主的颤抖,就要警惕了,这样的颤抖可能预示着某种疾病。一起来看看吧。
专家介绍,颤抖是一种规律、反复、不自主的身体抖动,它可以发生在全身各处,但以四肢为多。幅度或大或小,速度也或快或慢,一般每秒1-10次。颤抖的原因有多种,一种是生理性的,与紧张、劳累、心情激动等因素有关;一种是病理性的,由多种疾病引起,如肝豆状核变性、甲亢、帕金森病等。生理性的颤抖多数是暂时的,只要能找到原因加以控制,避免其诱发因素,颤抖大多会自动消失。若是病理性的颤抖,就需要对因对症治疗。
手抖。多是因某种疾病使大脑涉及运动协调功能的区域受到损害。手抖在临床上最主要的疾病原因是帕金森病,其特征是肢体静止时每秒4~6次的节律性震颤,多从手指开始,以后其他肢体还会受影响。
胳膊抖。胳膊抖动一般有两种可能,一是甲亢,如果有怕热、眼睛突出、心慌的感觉,那就是甲亢无疑;二是帕金森病,一般来说,甲亢年轻人较多,而帕金森年纪大的多一些。
腿抖。“不宁腿综合征”的症状就是不可抑制地抖腿。它是一种神经性疾病,主要与多巴胺代谢异常和铁缺乏等原因有关,并且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不宁腿综合征的患者通常无法自己控制抖腿行为,同时伴有强烈的疼痛、灼烧等不适感,还常有腿部痉挛现象,而且这种状况常在夜间发生。
头抖。老年人头抖多为良性的,而年轻人出现头抖,需注意有无肝豆状核变性的可能。口唇抖动,多为帕金森病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