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腺性膀胱炎

22篇文章

2814人浏览

1 女性b超膀胱有残余尿是什么原因

女性B超膀胱有残余尿,可能是膀胱逼尿肌功能减退、膀胱颈口梗阻、腺性膀胱炎、膀胱结石、膀胱颈硬化等因素引起。具体分析如下:

1、膀胱逼尿肌功能减退:可能是尿道括约肌松弛、尿道损伤或盆底肌肉薄弱等因素引起。而尿道损伤与盆底肌肉薄弱,多见于多产妇与老年女性患者。临床会表现出当体位或者提重物、咳嗽、大笑时,会出现尿液不留自主的排出。可以遵医嘱口服甲磺酸多沙唑嗪片、酒石酸托特罗定片、琥珀酸索利那新片等药物稳定逼尿肌。

2、膀胱颈口梗阻:可能是因为膀胱颈肌肉肥大,但也不排除是前列腺手术之后膀胱颈狭窄、膀胱颈括约肌与逼尿肌共济失调引起。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症状。可以遵医嘱口服盐酸特拉唑嗪片、盐酸阿夫唑嗪缓释片、甲磺酸多沙唑嗪缓释片等药物。也可遵医嘱使用经尿道膀胱颈口切开术的手术治疗。

3、腺性膀胱炎:会导致膀胱颈部抬高,引起尿道狭窄,堵塞尿道外口,出现排尿不畅、会阴部疼痛、血尿、腹部压痛等症状。可以遵医嘱口服头孢呋辛酯片、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缓释胶囊等药物。也可遵医嘱采取经尿道膀胱电切手术,将病变部位切除。

4、膀胱结石:膀胱内有结石存在,如果结石掉入尿道会引发尿道梗阻,可能会导致膀胱内的尿液无法排出。会出现小腹剧烈疼痛、血尿、恶心等症状。可以遵医嘱口服呋塞米片、氢氯噻嗪片、盐酸莫西沙星片等药物。也可遵医嘱采取手术治疗,如经尿道激光碎石术、经尿道气压弹道碎石术、经尿道机械碎石术等手术治疗。

5、膀胱颈硬化:可能是因为膀胱炎、膀胱颈纤维化、膀胱颈口梗阻等因素引起。临床会表现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症状。可遵医嘱口服头孢克肟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左氧氟沙星胶囊等。伴有可在医生指导下采取手术方式治疗,切除硬化部位。

由于病因不同,治疗方案也是有所差异,建议患者应到当地医院进行系统性的检查,确定病因之后积极的治疗,而在治疗过程中也注意适量饮水。

2 严重尿频是前列腺炎吗女

严重尿频可能是前列腺炎,但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导致,如尿道炎、膀胱过度活动症、腺性膀胱炎、间质性膀胱炎等。当出现严重尿频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进行针对性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1、前列腺炎:可由于病原体感染、不规律的性生活、长期大量饮酒等,引起前列腺炎,由于炎性物质刺激尿道,导致排尿过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此时可出现严重尿频的情况;

2、尿道炎:通常与日常卫生清洁不到位、不洁性生活、内裤更换不及时等因素有关,导致尿道内出现感染,由于局部炎症的刺激,导致尿道黏膜敏感性增高,引起严重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3、膀胱过度活动症: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尿道及盆底肌功能异常、膀胱感觉过敏、逼尿肌不稳定等因素有关,导致膀胱频繁收缩,可使患者出现严重尿频的情况,同时可伴有尿急、急迫性尿失禁等症状;

4、腺性膀胱炎:通常与异物刺激、结石、感染等因素有关,导致膀胱内出现非炎症性病变,由于局部腺体增生影响正常功能,导致膀胱有效容量减少,引起严重尿频的情况,还可伴有尿痛、尿急、尿不尽等症状;

5、间质性膀胱炎: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细菌感染、异物刺激、药物刺激等因素有关,导致膀胱出现慢性炎症,引起膀胱出现纤维化改变,表现为严重尿频的情况,同时可伴有疼痛、尿急、盆腔不适感等症状。

糖尿病也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尿频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具体原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日常注意定时排尿,避免长期憋尿。

3 检查前列腺炎不是晨尿

检查前列腺炎不一定非要晨尿,也可以随机选择随机尿液,注意在收集尿液的过程中,不要收集前列腺液。前列腺炎的检查方法比较多,主要包括病原学检查、直肠指诊、下尿路造影检查、B超检查以及前列腺按摩等。

1、病原学检查:通过采集患者的尿道标本、前列腺液,或者是肛门指诊等,检测前列腺液内是否存在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有助于前列腺炎的诊断;

2、直肠指诊:医生通过手指伸入患者的肛门中,进行前列腺的触诊,可以初步判断前列腺的大小、质地、有无结节等,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法;

3、下尿路造影检查:患者需要憋尿,将造影剂经尿道注入膀胱,然后通过显影技术了解膀胱和尿道的情况。主要用于判断是否存在膀胱出口梗阻、膀胱壁增厚、膀胱壁内有异常回声,是否存在腺性膀胱炎等,明确前列腺炎的病因;

4、B超检查:通过B超检查可以测定膀胱的残余尿量,判断是否存在前列腺炎导致的尿潴留;

5、前列腺按摩:通过特殊按摩仪进行前列腺按摩,可以促进前列腺部位的血液循环,对于检查前列腺炎也有帮助。

如果患者怀疑患有前列腺炎,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明确诊断,并遵医嘱进行治疗。在治疗期间,应注意避免久坐、熬夜、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助于身体恢复。

4 活血消炎丸,活血消炎丸有什么使用禁忌

本文目录一览1,活血消炎丸有什么使用禁忌2,活血消炎丸用药方法是什么3,增殖性红斑吃什么药4,求治疗丹毒的验方5,丹毒最好的根治方法是什么6,前列腺炎和附睾炎这两种病用药物冶疗行吗1,活血消炎丸有什么使用禁忌 孕妇慎服。 2,活血消炎丸用药方法是什么 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一次3g,一日2次不错 支持一个了 3,增殖性红斑吃什么药 1.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防止恶变中医可试用活血消炎丸散结灵等,  2.局部应用抗有丝分裂剂 5-氟尿嘧啶霜或盐酸曲乙酰硫代秋水仙碱霜等治疗黏膜红斑有效也可用单纯切除和激光等治疗,  3.如果有侵入周围组织的证据可按鳞状细胞癌处理, 4,求治疗丹毒的验方 丹毒是溶血性链球菌侵入皮肤或粘膜内的网状淋巴管所引起的急性感染。一般不化脓,很少有组织坏死。中医也称丹毒,根据发病的部位不同又有多种名称:发于头面者称抱头火丹;发于胸腹腰胯者称内发丹毒;发于下肢者称流火;新生儿患丹毒称赤游丹毒。 诊断要点: 根据本病起病突然,发烧怕冷,皮肤灼热肿胀变红,如涂丹脂,边缘清楚,不化脓等特点,可以诊断。西药治疗: 主要是抗感染治疗。口服红霉素0.375克,每天3~4次,或口服复方新诺明2片,每12小时1次。发热者可口服解热止痛片1~2片。中药治疗: 表现:发病急,初起即见全身不适,恶寒发热,继则皮肤红,肿胀,色如涂丹,压之退色,红斑稍高于正常皮肤,形状不规则,但界线分明,局部有不同程度的灼热疼痛。本病一般不化脓,少数在红斑上有水疱。在红斑向四周扩散的同时,中央部分由红变暗或棕黄,发生脱屑而渐痊愈。常有患处附近的淋巴结肿大疼痛。若见壮热烦热,谵语神昏,恶心呕吐,为毒邪内攻的险证。 中成药: 活血消炎丸,每次6~9克,日服2~3次。 食疗: ①板蓝根30克,绿茶适量。将板蓝根水煎后泡茶频服。 ②大青叶、生甘草各10克,大黄3克,泡茶频服。家庭自疗: 1.敷贴:外治:用鲜公英、野菊花、仙人掌、马齿苋、地丁各适量,任选一二味捣烂外敷;或用三黄汤待冷湿敷;或用玉露膏、青黛膏外敷均可。 2.刺血疗法:取患病局部、阴陵泉、阳交、委中、三阴交;或患病局部、曲池、合谷、曲泽、大椎、委中穴,刺血。生活提示: 患者要注意休息,保持皮肤清洁卫生;对皮肤粘膜的损伤要及时治疗;患有脚气病者,须注意清洁,避免继发感染;对局部损伤的处理,敷料器械要注意消毒;新生儿穿衣要柔软宽松,注意皮肤抓搔伤。 本病有以下情况者,应及早送医院检查治疗:①新生儿患丹毒。②出现高热不退,神昏谵语,恶心呕吐。③出现全身水肿、少尿者。④下肢流火反复发作,导致阴囊肿大或象皮腿者。不明白啊 = =! 5,丹毒最好的根治方法是什么 是缠腰火丹的丹毒吗?可以针灸治疗的,效果非常好,如果病史不长的话,可以根治的.如果病史太长,比如有几年的话,就难说了,因为损伤到了神经. 丹毒是溶血性链球菌侵入皮肤或粘膜内的网状淋巴管所引起的急性感染。一般不化脓,很少有组织坏死。中医也称丹毒,根据发病的部位不同又有多种名称:发于头面者称抱头火丹;发于胸腹腰胯者称内发丹毒;发于下肢者称流火;新生儿患丹毒称赤游丹毒。 诊断要点: 根据本病起病突然,发烧怕冷,皮肤灼热肿胀变红,如涂丹脂,边缘清楚,不化脓等特点,可以诊断。 西药治疗: 主要是抗感染治疗。口服红霉素0.375克,每天3~4次,或口服复方新诺明2片,每12小时1次。发热者可口服解热止痛片1~2片。 中药治疗: 表现:发病急,初起即见全身不适,恶寒发热,继则皮肤红,肿胀,色如涂丹,压之退色,红斑稍高于正常皮肤,形状不规则,但界线分明,局部有不同程度的灼热疼痛。本病一般不化脓,少数在红斑上有水疱。在红斑向四周扩散的同时,中央部分由红变暗或棕黄,发生脱屑而渐痊愈。常有患处附近的淋巴结肿大疼痛。若见壮热烦热,谵语神昏,恶心呕吐,为毒邪内攻的险证。 中成药: 活血消炎丸,每次6~9克,日服2~3次。 食疗: ①板蓝根30克,绿茶适量。将板蓝根水煎后泡茶频服。 ②大青叶、生甘草各10克,大黄3克,泡茶频服。 家庭自疗: 1.敷贴:外治:用鲜公英、野菊花、仙人掌、马齿苋、地丁各适量,任选一二味捣烂外敷;或用三黄汤待冷湿敷;或用玉露膏、青黛膏外敷均可。 2.刺血疗法:取患病局部、阴陵泉、阳交、委中、三阴 交;或患病局部、曲池、合谷、曲泽、大椎、委中穴,刺血。 生活提示: 患者要注意休息,保持皮肤清洁卫生;对皮肤粘膜的损伤要及时治疗;患有脚气病者,须注意清洁,避免继发感染;对局部损伤的处理,敷料器械要注意消毒;新生儿穿衣要柔软宽松,注意皮肤抓搔伤。 本病有以下情况者,应及早送医院检查治疗:①新生儿患丹毒。②出现高热不退,神昏谵语,恶心呕吐。③出现全身水肿、少尿者。④下肢流火反复发作,导致阴囊肿大或象皮腿者。 6,前列腺炎和附睾炎这两种病用药物冶疗行吗 可以啊。。。 《利尿消炎丸》 具有利尿通淋、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功效。男女泌尿系统疾病,包括膀胱炎、神经性膀胱炎、腺性膀胱炎、间质性膀胱炎、肾盂肾炎。膀胱炎、都会有膀胱刺激症,患者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利尿消炎丸 》具有利尿通淋药消除膀胱刺激症。腺性膀胱炎、间质性膀胱炎、肾盂肾炎患者的膀胱、肾盂有增生等病变,及患者的腰痛,腹胀痛等症状,再配方中有活血化瘀药行气止痛,消除病变;男性生殖系统疾病,前列腺、精囊、附睾、睾丸、尿道的腺管相通,一个部位感染了会互相影响,或轻,或重都会有小便不通畅的症状。“利尿消炎丸”具有利尿通淋,使小便通畅。由于炎症刺激导致前列腺水肿、肥大、增生、精囊增大、睾丸、附睾肿大,组织纤维化、钙化、患者有坠胀疼痛等症。它都具有活血化瘀、作用抗纤维化,钙化、抗增生。具有活血行气止痛的疗效!所以利尿消炎丸 能够根治泌尿系统疾病,男性生殖系统疾病效果是可以确定的!不要去大医院,哥么相信我!大医院是不负责人的,什么都贵,我之前就是大医院治疗的,花一千多点都没效果,不如去小门诊输液好得快只需6-7天,只要大概二百多就好了,输点消炎的就是了!相信我因为我得过这病!选择中医辩证中药对症施治是可以的。肯定行,去医院检查吧,做个前列腺液的细菌培养,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结合生命腺康这样的中药治疗就可以了,治愈后生活上注意,有什么不良的生活习惯改掉,戒烟酒,不要吃刺激性食物,避免复发。你好: 前列腺炎的指控需要根据前列腺炎的性质,选择敏感的药物,足量,按疗程进行,同时配合物理治疗,是可以治愈的,平时要节制性生活或是手淫的习惯,加强营养,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劳累,忌食辛辣刺激的饮食。 附睾炎是一种常见的男性生殖系统炎症,多由于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引起,分急性和慢性两种,临床治疗以抗炎和局部治疗为主。急性的7-10天基本治愈。慢性的就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了。建议明确检查,遵医嘱进行治疗。

5 膀胱痛吃点什么药物治疗,膀胱发炎该用什么药

1,膀胱发炎该用什么药 我们(濮阳广达中医医院)认为膀胱炎为膀胱内壁生长的病菌,由血瘀、恶毒聚成。为此,运用中草药巧妙配置,经48小时提炼煎制成药膏,贴于膀胱处进行化瘀、行气、杀毒,直至消除膀胱内的毒素(尤其是腺性膀胱炎和慢性膀胱炎最为见效)根据病人情况可免费治疗四天,疗效满意再按疗程用药。 2,得了膀胱炎吃啥药疗效好哦 一般治疗包括适当休息,多饮水以增加尿量,注意营养,忌食刺激性食物,膀胱刺激症状明显的病人给予解痉药物缓解症状。观察一些特殊情况下的无症状菌尿患者不需要常规抗菌药物治疗,需要密切观察病情。抗菌药物治疗抗菌药物治疗是尿路感染的主要治疗方法,推荐根据药敏试验选择用药。疾病预防/膀胱炎 编辑一、多喝水,最好每天两升。二、及时排尿,不要憋尿。三、注意个人卫生,勤换洗内裤。女性解小便后用干净的卫生纸由前向后擦拭。四、男女双方性交前后都要彻底将局部清洗干净,性交前及性交后立刻将膀胱的尿液排清。护理要点/膀胱炎 编辑1、膀胱炎不仅是妇女常见病,男性也会出现膀胱炎,常因会阴部不洁净,细菌由尿道逆行向上而发生感染,所以预防膀胱炎的关键是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卫生。2、勤换内裤,常清洗。注意会阴部清洁,注意性交卫生。3、每次排尿宜排尽,不让膀胱有残余尿。每次性生活后宜排尿一次。4、多饮水是治疗膀胱炎的秘诀。5、慢性病例要用足量的抗菌药物,坚持治疗4~6周。对于膀胱炎,医学上所用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一般找出病因对症下药是很快能治愈的。膀胱炎不能吃什么?在膀胱炎服药期间严禁酒、辣椒、鸡、鱼、牛肉、虾子、海鲜咸菜、佐料只能用盐、醋、味精(其它调料不要用)如果患者饮食控制不好会延长治疗时间。膀胱炎的营养防治:1.多吃利尿性食物,如西瓜、葡萄、菠萝、芹菜、梨等。2.田螺、玉米、绿豆、葱白可帮助缓解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3.多饮水,保持每日至少1500 毫升以上的排尿量。4.忌食酸辣刺激性食物,如烈酒、辣椒、原醋、酸味水果等。5.避免食用柑橘,因为柑橘可导致碱性尿的产生,有利于细菌的生长。6.咖啡因能导致膀胱颈收缩而使膀胱产生痉挛性疼痛,故应少喝咖啡。注意事项/膀胱炎 编辑1、多喝水,以增加排尿,可预防甚至治疗感染的状况2、洗热水浴,可减轻疼痛3、服用阿司匹林等消炎药,能减轻发炎引起的灼热感4、服用维他命C,可以酸化尿液,干扰细菌生长5、排便后,由前向后擦拭肛门,可预防感染复发6、性交前上厕所,以免细胞借由性交被带入膀胱;性交后上厕所,可将女性尿道口的细菌送入膀胱,再由尿液送出7、考虑是否使用子宫套避孕器,因子宫套避孕器容易引起复发性膀胱感染,若有感染情形,应考虑改以其他方法避孕8、尽量使用卫生棉取代卫生棉条9、注重个人卫生,穿着棉质内衣裤,较容易保持干爽洁净,但勿清洁过度10、膀胱感染患者一旦出现血尿、下半部背及腰窝疼痛、发烧、恶心或呕吐时,就应该要看医生 一般治疗包括适当休息,多饮水以增加尿量,注意营养,忌食刺激性食物,膀胱刺激症状明显的病人给予解痉药物缓解症状。观察一些特殊情况下的无症状菌尿患者不需要常规抗菌药物治疗,需要密切观察病情。抗菌药物治疗抗菌药物治疗是尿路感染的主要治疗方法,推荐根据药敏试验选择用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