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酒精性脂肪肝

93篇文章

10949人浏览

1 肝红掌是怎么回事

肝红掌应该是指肝掌。肝掌为慢性肝炎、肝硬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可见于少数健康人,其表现通常是在手掌大拇指和小指根部的大小鱼际处,皮肤出现片状充血或是红色斑点、斑块,加压后变成苍白色。少数健康人群会出现肝掌,这种属于正常生理情况,但肝掌多是由于不良生活方式、药物因素、疾病因素导致的,不同的原因,处理方法不同,建议先去医院就诊,明确病因后谨遵医嘱对因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正常生理情况:处于青春期的少女以及孕妇,由于雌激素分泌过多,超出了肝脏的灭活能力,可能会出现肝掌和蜘蛛痣,随着身体的发育或是分娩后,该情况会自然消失。

2、不良生活方式:存在营养不良、长期酗酒、饮食不卫生等情况,会引起肝脏损伤进而导致肝掌。建议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多注意饮食卫生,增加身体所需要营养物质的摄入量,有助于改善症状。

3、药物因素:药物会经过肝脏进行代谢,而自行盲目服用药物可能会增加肝脏负担,对肝细胞造成损害,进而出现肝掌。如有不适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治疗,有助于减轻肝脏代谢负担,以此避免或减少该情况的发生。

4、疾病因素:对于患有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等疾病患者,由于存在肝脏损伤,有可能会出现肝掌症状,同时还可能伴有食欲下降、乏力、黄疸等症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采用改善肝功能、保护肝细胞等药物治疗,比如熊去氧胆酸胶囊、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谷胱甘肽片等。

总之,多数人如果出现该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肝病科或消化内科就诊做相关检查,以了解肝脏有无异常,并在医生的明确诊断后给予相应的改善或治疗措施。

2 五方法确诊脂肪肝 综合调理逆转脂肪肝

随着人们的饮食结构的改变,脂肪肝的患病率逐渐增加,男女老少都难逃脂肪肝的侵害。预防脂肪肝已经成为当今的健康主题,那么科学的脂肪肝的诊断方法分别有哪些?

脂肪肝的诊断方法介绍:

1、人体学指标。几乎所有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均存在内脏性肥胖,因此对肝病就诊者要常规丈量人体学相关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腰围和腰臀等。其中腰围和腰臀比是反映内脏性肥胖的良好指标。对于肥胖者减肥治疗效果的评估,腰围比体重更能说明问题。

2、肝脏影像学检查。肝脏的CT影像提供了非侵入性诊断脂肪肝更加特异性的方法。肝脂肪会降低肝脏的CT值。在CT平扫中,当肝脏的CT值低于脾脏可诊断为肝脂肪变。

3、血清学检查,包括肝功能、血脂、血糖及胰岛素抵抗检测。肝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ALT、GGT轻度升高,而血小板降低、AST升高,且AST/ALT比值1,以及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血清白蛋白和胆红素改变,提示可能已发生肝硬化。25%~40%的NASH患者空腹血清甘油三酯升高,后者通常伴有LDL-C升高、HDL-C降低、LDL/HDL比值升高。这些脂质代谢紊乱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特征之一。

4、磁共振。磁共振及肝动脉造影主要用于超声及CT检查难以诊断者,特别是在局灶性脂肪肝难以与肝脏肿瘤鉴别。

5、肝活检。肝活检是诊断脂肪肝的金标准,可以区分单纯性脂肪肝与脂肪性肝炎,并可正确评价肝纤维化的程度。但这是一种侵入性检查可以造成患者不适,有时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并且花费较高,确诊后亦缺乏特效药物和有效干预措施。

3 轻度脂肪肝危害究竟有多大

随着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脂肪肝患病率近年来持续上升。有的人虽然是轻度脂肪肝,但请不要忽视,轻度的脂肪肝也是有危害的,要积极治疗调理。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当体检时被检查出患脂肪肝时,往往是轻度的,人们都不太重视,简单地认为多运动,少吃肉就行了。其实,引起脂肪肝的病因有很多,一定要区别对待,然后根据病因去治疗。

轻度脂肪肝危害并不“轻”

大多数脂肪肝患者早期不会出现明显症状,因而不易引起重视。而当出现肝区疼痛、恶心呕吐时,脂肪肝已到相当严重的程度了。对于肥胖型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人们多少都有所了解。然而,对于血脂异常也可引起脂肪肝这一点,知者不多。其实,高血脂增加了肝脏代谢的负担,久而久之影响了肝功能。而肝功能低下又使脂类代谢能力降低,更易导致血脂异常,使脂类大量沉积于肝细胞而形成脂肪肝。血脂代谢异常,其最重要、最突出的危害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进而造成相应器官或组织供血不足,导致冠心病、脑缺血性发作或脑梗死及周围血管病变。

糖尿病也是引起脂肪肝的一大元凶。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常常伴有脂类代谢紊乱,体内的葡萄糖和脂肪酸不能被很好地利用,大多数葡萄糖和脂肪酸在肝脏内转变成脂肪而积存下来。有资料显示,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发病率高达41%。

预防脂肪肝关键在控酒

预防脂肪肝最重要的是控制饮酒。90%~95%的酒精都是通过肝脏代谢的,一般是每千克体重每小时代谢60~200毫克酒精,需要3~10个小时后体内才能清除掉所有的酒精。酒精对女性的损害比男性更大,饮酒数年的女性,饮酒量每天达19克纯酒精量,可引起肝损害;饮酒数年的男性,饮酒量每天达56克纯酒精量就可引起肝损害。

4 必须重视的两种脂肪肝的危害

脂肪肝是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并且脂肪肝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脂肪肝的发病率呈日益增长的趋势,脂肪肝的危害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了。但是小编还是要提醒大家,两种脂肪肝的危害一定要知道。

形成肝纤维化、肝硬化

脂肪肝是肝脏脂代谢失调的产物,同时又是加重肝脏损伤的致病因素,这是一种互为因果、恶性循环的发展。肝细胞中脂滴增多,使肝细胞脂肪变性、肿大,细胞核被挤压偏离中心。脂肪的代谢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脂肪向细胞外运输主要通过光面内质网,脂肪在肝细胞内的堆积进一步加重线粒体和内质网的负担降低其功能,进而影响其他营养素、激素、维生素的代谢。长期的肝细胞变性会导致肝细胞的再生障碍和坏死,进而形成肝纤维化、肝硬化。

诱发和加重冠心病、高血压

动脉硬化与冠心病、高血压的关系十分密切,研究表明,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容易导致心肌梗塞而猝死。脂肪肝现已是肝病中的第二大疾病,其严重性可想而知,千万不要把脂肪肝不当成病,患上以后后悔莫及,特别是引起并发症,更是痛苦。所以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不及时的治疗造成的危害甚大,一些危害生命安全的疾病有可能就是脂肪肝引发的,因此脂肪肝的危害不得不重视。

5 长期喝酒当心喝出来的酒精肝

现代工作人都难以摆脱应酬喝酒,朋友多的人聚会也少不了喝酒,虽然这样的方式您可能收获了不少,但是长期如此喝酒,小心喝出酒精肝。酒精肝的症状是什么?酒精肝的危害又是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

酒最伤肝——这是几乎所有专家公认的一项事实。酒精在体内产生乙醛,肝脏可将乙醛氧化为醋酸排出。但如果饮酒过度,超出肝脏的解毒能力,首先倒霉的便是肝脏,脂肪肝是最早出现的征兆,只需豪饮几天便可以形成,长时间积累就会导致“纤维化”,变成酒精性肝病,最终发展到不可逆的“肝硬化”。

根据国内临床标准,日饮酒精量超过40克,连续5年以上的病人为嗜酒者。嗜酒者发生肝病的几率远远高于非嗜酒人群。酒精性脂肪肝、轻度脂肪肝多无症状,中、重度脂肪肝除了会腹胀、乏力、肝区不适、厌食等外,少数病人还会低热、腹泻、四肢麻木、性功能减退等;酒精性肝炎除上述症状加重外,部分病人会发热、白细胞增多,酷似细菌性感染,并出现黄疸、肝压痛等;病情发展到酒精性肝硬化后,肝癌风险也会增高。

那么酒精肝的治疗方法是什么呢?戒酒是防治酒精肝的最有效措施。在治疗药物的选择上也应慎重。可以利用中药进行调理,也可以通过食疗调理。中医认为五味子可“除烦热,解酒毒”;柴胡有解酒护肝之功效;绿豆可解百毒,能辅助体内毒物的排泄,增进机体的正常代谢。在饮食方面,除了戒酒外,饮食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要保持相应的比例;同时还要保持五味不偏,尽量少吃辛辣的菜。护肝还可以吃一些青色食物,如青苹果,猕猴桃,绿叶青菜,黄瓜,莴苣等。

以上是酒精肝的相关内容介绍,避免脂肪肝、酒精肝就要远离酒类,平时要多吃养肝护肝食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