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91篇文章
287183人浏览
肺结节核通常是指肺结节,肺结节能否治好与病灶大小、发展时机等有关,临床结局不确定,有可能治愈或者长期存在,也可能持续进展,最终影响病情,具体情况如下:
1、治愈:部分肺结节是感染引起,普通的细菌性感染一般需要使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例如阿莫西林、头孢克洛、左氧氟沙星等;结核等特殊感染可能需要使用抗结核的药物进行处理,常用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通过上述治疗,肺部结节可能会被吸收,从而治愈;
2、长期存在:部分肺结节可能是陈旧性的病灶,或者肺错构瘤等良性肿瘤,上述疾病一般不能消失,但大多数也不会进展,而是长期保持稳定,对人体通常也无特殊影响,无需做特殊处理,定期复查胸部CT即可;
3、出现进展:部分肺结节可能是肺部恶性肿瘤导致,如不及时治疗,肺结节可能逐渐增大,甚至发生远处转移,最终危及到病人的生命,对于早期肺癌患者建议手术治疗,术后可能要配合放化疗。
因此,发现肺结节后,需要评估病因,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改善临床结局。
肺占位是否恶性需根据症状和辅助检查判断。恶性的占位大多会出现咳嗽、咯血、呼吸困难、消瘦等症,辅助检查需要肺CT及病理学等支持。
一、临床症状:
本病发病的时候,患者会出现咳嗽、食欲不振、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果侵犯邻近的器官方面还会有胸痛、声音嘶哑、胸水等。
二、辅助检查:
1、肺CT检查:显示有肺内占位性病变,而且病变的边缘不整齐,有时会有毛刺状、分叶、淋巴结肿大等。
2、病理学检查:细胞学检查通过穿刺胸腔积液等获得细胞进行细胞学检查,可进行初步的诊断;组织学检查对肺活体组织进行检查,是确诊肺癌的金标准。
肺占位可出现考虑恶性应在医生指导下完善相关检查,临床上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选择放疗治疗、化疗治疗、手术治疗等。
右肺中叶肺结节危险程度和患者是否为肺癌的高危人群以及结节的大小、密度等有关。
1、患者是否为肺癌的高危人群:肺癌的高危人群发病率相对高一些,其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年龄40岁以上、既往有吸烟史、既往患有慢阻肺及慢性肺炎等肺部慢性疾病病史、家族中直系亲属患有肺癌病史、具有石棉及有害气体接触史的患者。高危人群如发现右肺中叶结节时相对比其他人群应予以重视,及时就诊。
2、结节的大小、密度:对于小于8毫米的实性、密度不均的亚实性及小于10毫米的密度均一的亚实性结节,可以按时进行CT随访,暂不处理。对于具有高危因素且不符合上述的结节,建议活检或手术治疗。
因此,右肺中叶的结节是否危险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不能简单判断。建议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请专业人员协助诊疗,以免对患者病情造成延误。
不存在胸腔积液良恶性鉴别三大原则的说法,临床一般可以通过胸腔积液的颜色、相关的检查进行鉴别,具体如下:
1、胸腔积液的颜色:如果是良性疾病引起的,比如肺部炎症、肺结核等引起的胸腔积液大多是透明清亮的淡黄色积液;如果是恶性疾病,比如肺癌、恶性胸膜间皮瘤或者其他脏器恶性肿瘤转移到胸膜引起的胸腔积液,从外观看一般比较浑浊、带有血性。
2、相关的检查:做血常规、血沉、白介素-6等指标如果存在严重,说明是良性疾病引起的可能性比较大;还可留取胸腔积液,进行肿瘤脱落细胞学、病理学检测、上腹部核磁共振检测、胸腔积液检测癌胚抗原、抽血检查肿瘤指标等,一般可以区分良恶性疾病引起的胸腔积液。
胸腔积液确诊良恶性一般得靠病理学检查,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尽早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胸腔积液抽完几天涨,通常并不确定,需要根据胸腔积液的病因来判断,临床上常见的有以下情况:
1、胸腔积液大多数是炎症引起的,比如大叶性肺炎、细菌性胸膜炎等等,由于炎症渗出,导致胸腔积液过多,通过胸腔穿刺放液,一般可以减轻压迫症状,通常需要配合使用抗生素治疗,常用药物青霉素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左氧氟沙星等等,观察一周,胸腔积液多数可以吸收或逐渐恢复。
2、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对于结核性胸膜炎引起的胸腔积液,穿刺放液后,通常在7天复查胸片,胸腔积液一般都会减少,但是对于体质比较虚弱的患者,胸腔积液可能会再次涨多,需要反复抽取,同时要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比如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等等,一般疗程6个月以上,并且要加强营养,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注意休息。
3、恶性肿瘤引起的胸腔积液,比如肺癌胸膜转移,对于这类胸腔积液一般抽取后1~2天就涨,并且多为血性胸水,这种情况一般要放置引流管,当大量胸腔积液,压迫症状严重可以随时放液,一般要配合放化疗、靶向治疗、支持治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