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溶血性贫血

409篇文章

50996人浏览

1 眼睛黄,皮肤黄,小便黄,是什么原因

如果患者出现了眼睛黄、皮肤黄、小便黄的症状,考虑是黄疸增高引起,而黄疸增高主要与肝脏系统相关疾病、血液系统相关疾病、胆道系统相关疾病有关,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做相关检查并给予相应治疗。

1、肝脏系统疾病:在平时生活中,可能由于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造成肝脏功能受损,引起胆红素的代谢异常,血清中胆红素的浓度过度升高,有可能患者会出现皮肤、粘膜、巩膜组织黄染的情况,在进行肝功能检查时也会出现肝功能的不同程度受损。建议出现黄疸之后及时就诊,遵医嘱可以选择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注射用谷胱甘肽等药物治疗。

2、血液系统疾病:主要见于溶血性贫血的患者。体内大量红细胞被破坏,进而出现胆红素增高,胆红素如果在皮下沉积,就可能造成皮肤、粘膜、巩膜组织黄染的情况。在医生指导下可给予醋酸泼尼松片、硫唑嘌呤片、复方环磷酰胺片等药物治疗。

3、胆道系统疾病:部分患者可能自身存在胆囊炎,炎症感染影响正常的胆红素代谢,少数患者可出现轻重不一的黄疸,会出现巩膜组织、皮肤有黄染,小便颜色加深等表现。可在医生医嘱下采用头孢呋辛酯片、熊去氧胆酸胶囊等药物治疗。

除以上疾病外,还有其他疾病的可能,例如胰腺癌,建议症状持续不缓解,要及时就医鉴别诊断。如果新生儿出现生理性黄疸症状,一般14天以内消失,最长可延迟到3~4周,此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蓝光照射治疗,促进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

2 怀孕溶血症什么时候能查出来

怀孕溶血症通常16~28周就可以检查出来。

溶血检查主要是为了明确胎儿是否有溶血,如果胎儿的血型和母亲的血型不合,会引起免疫性溶血,这种情况可能导致胎儿在宫腔内或出生以后出现溶血性贫血、黄疸等。

怀孕的时候,一般16~28周就可以检查出胎儿是否有溶血症。通常情况下,女性血型为O型,男性的血型为非O型或者女性血型为RH阴性血,胎儿也有可能会发生溶血症,怀孕后建议做溶血检查,但也并不是所有的胎儿都会出现溶血症。第1次在怀孕16周做溶血症检查,第2次可以安排在24~28周检查。

另外,做B超检查也可以协助诊断胎儿溶血,如果发现胎儿的皮肤水肿、腹腔有积液、胎盘增大等,考虑是母亲和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

孕期建议按照医师的嘱咐定期做好产检,保持愉悦的情绪。

3 孕晚期尿液混浊发黄是怎么回事

孕晚期尿液混浊发黄,可能是饮水不足、出汗过多、饮食因素、尿道炎、肝炎等原因导致的,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给予相应的改善或治疗措施。具体如下:

1、饮水不足:如果平时饮水量不足,身体缺乏足够的水分,尿液会被浓缩,出现发黄和浑浊的现象,可以少量多次的喝一些温热的白开水,能够起到稀释尿液的作用。

2、出汗过多:如果长时间在高温的环境中,可能会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容易引起出汗增多,也会导致身体中的水分流失,出现尿液发黄的表现。可以多喝水,或者吃一些富含水分的食物,比如西瓜或雪梨。

3、饮食因素:如果吃了比较多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比如南瓜、胡萝卜和芒果,容易诱发胡萝卜素血症,导致皮肤和尿液发黄。调整饮食结构之后的症状通常会改善,可以通过多饮水或者适度运动的方式,促进身体代谢。

4、尿道炎:可能是致病微生物感染尿道导致的,会使尿液中的炎性物质增多,出现尿液颜色发黄、浑浊和尿频等表现。可以通过多饮水的方式冲洗尿道,必要时可以听从医生指示使用阿奇霉素片、盐酸多西环素片、解毒通淋丸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控制病情发展。

5、肝炎:可能是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会影响胆红素代谢,使尿液中的胆红素增加。出现尿液成分和颜色发生改变的现象,伴随乏力和食欲不振的症状。可以按照医生指示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茵栀黄颗粒、复方鳖甲软肝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具有保肝护肝的作用,治疗期间尽量避免熬夜,以免加重肝损伤。

除此之外,还有可能与溶血性贫血等原因有关,应去医院做全面的检查,然后针对病因治疗。平时要注意水分的摄入,保持外阴部位的卫生,外阴部位要勤清洗,内裤要勤更换。

4 新生儿甘胆酸偏高是什么原因

新生儿甘胆酸偏高可能是由于生理性黄疸、溶血性黄疸,以及肝内外胆管扩张、肝炎、肝硬化等原因引起的。甘胆酸是胆酸与甘氨酸结合后形成的一种结合型胆酸,正常人的血清中甘胆酸的含量是0~2、5mg/L。当肝细胞受损时,肝细胞摄取甘胆酸的能力下降,导致血清中甘胆酸含量升高。建议家长带新生儿及时就医,遵医嘱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详情如下:

1、生理性黄疸:由于新生儿肝胆系统发育不完善,可能会导致胆红素代谢发生异常,从而使皮肤、尿液等出现黄染现象。对于早产儿,可能需要采取光疗等治疗措施来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足月儿通常无需治疗,多吃多排,提高新陈代谢,大部分会自行消退。

2、溶血性黄疸:由于新生儿红细胞大量破坏,导致大量非结合胆红素释放入血,超过了肝细胞的摄取、结合和排泌能力,同时溶血性贫血引起的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影响肝细胞功能,导致血清甘胆酸含量升高。一旦确诊,建议家长应立即就医治疗,包括光疗、药物治疗等。比较常见的药物有免疫球蛋白、苯巴比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等。如果较为严重,可能需要进行换血治疗来清除体内的胆红素。

3、肝内外胆管扩张:在胚胎时期胆管发育异常、病毒感染、胆管神经肌肉发育不良、胆总管出现末端狭窄等情况都可能会导致肝内外胆管扩张,使胆汁排泄减少,从而导致新生儿甘胆酸偏高。建议针对引起胆管扩张的病因进行治疗,如解除胆道梗阻、治疗胆道感染等,可遵循医嘱使用利胆药物如熊去氧胆酸、腺苷蛋氨酸、还原型谷胱甘肽等药物进行治疗,以促进胆汁排泄,对于严重的胆管扩张,可能需要采取手术治疗。

4、肝炎:新生儿身体免疫力比较弱,容易受到细菌、病毒感染或化学物质、药物等损伤引起肝炎,并损伤肝细胞,对肝功能造成影响,出现甘胆酸偏高的现象。新生儿肝炎常常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恶心等症状。建议针对肝炎引起的症状进行治疗,可遵循医嘱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苯巴比妥、葡醛内酯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5、肝硬化:如果有肝硬化家族史、寄生虫感染、免疫紊乱、代谢疾病等情况,容易引起肝硬化,使肝组织纤维化,并影响肝功能,这种情况下也可能会导致新生儿甘胆酸偏高。建议针对肝硬化引起的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同时需要进行保肝治疗、抗纤维化治疗以及并发症的处理。比较常见的使用药物有恩替卡韦、复方甘草酸苷片、安络化纤丸等,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可擅自更改药品剂量。

家长也需要注意新生儿的饮食和护理,保持新生儿饮食均衡、卫生,避免过度疲劳和感染等不良因素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

5 孕妇能不能吃三黄片

通常情况下,孕妇不能吃三黄片,因为该药物具有逐瘀通经、泻下通便的作用,服用后可能会导致孕妇出现流产、食欲不振等情况。

三黄片是由大黄、黄芩浸膏、盐酸小檗碱组成的中成药,可用于治疗三焦热盛导致的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目赤肿痛、尿黄便秘、口鼻生疮、心烦口渴等症状,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的功效。其中所含的大黄,可治疗目赤咽肿、热毒疮疡、血热吐衄、积滞便秘等病症,具有凉血解毒、泻下攻积、逐瘀通经、清热泻火的功效,所以孕妇不能吃,可能导致孕妇出现流产的情况。

同时,大黄和黄芩浸膏都是较为苦寒的中药材,容易损伤胃气,导致孕妇脾胃虚弱,甚至加重脾胃虚弱的症状,引起食欲不振、反胃、恶心、呕吐等症状,所以孕妇不能吃。此外,对三黄片过敏、溶血性贫血患者等人群也需禁用此药物。

孕妇不能随意用药,出现需要用药的情况时需要严格遵医嘱,以免对影响母体健康和胎儿的生长发育。孕妇日常生活中可以适量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以及富含蛋白质、热量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白面、大米、玉米面、瘦肉、鸡蛋、胡萝卜、海带、紫菜、虾皮等,对于孕期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婴儿体重都有很大的帮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