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9篇文章
36528人浏览
转氨酶九百多通常指的是氨基转移酶大于900U/L。氨基转移酶的正常范围在0-40U/L之间,大于900U/L属于严重增高,可能是流行性感冒、脂肪肝、酒精性肝炎、病毒性肝炎、心肌炎等原因引起,需要积极遵医嘱对因治疗。
1、流行性感冒:受到流感病毒感染可能会引起全身炎症反应,造成肝脏损伤,引起血液中氨基转移酶水平增高,或伴有剧烈咳嗽、腹胀等现象,遵医嘱使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盐酸金刚烷胺片等药物进行治疗,控制病毒感染。
2、脂肪肝:脂肪在肝组织中大量堆积容易造成肝脏炎症反应或损伤,导致氨基转移酶释放过多,或伴有食欲减退、黄疸等现象,遵医嘱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辛伐他汀片、苯扎贝特片等药物,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若出现肝硬化现象,可根据医生建议考虑肝移植。
3、酒精性肝炎:肝脏受到酒精持续性刺激后容易受损,可能会导致肝细胞大量释放氨基转移酶,引起血液中氨基转移酶增多,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现象,遵医嘱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美他多辛胶囊、注射用硫普罗宁等药物治疗。
4、病毒性肝炎:受到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病毒感染容造成肝组织损伤,将肝细胞中的氨基转移酶释放到血液中,导致出现以上情况,或伴有发热、畏寒等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恩替卡韦分散片、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等药物治疗,必要时根据医生建议选择人工肝、肝移植等手术治疗。
5、心肌炎:心脏受损或发生炎症反应容易导致肝功能异常,引起氨基转移酶升高,或伴有胸闷、心悸等现象,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昔洛韦分散片、盐酸伐昔洛韦片、利巴韦林片等药物进行治疗,抑制病原体增殖,消除感染。
除此以外,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也会导致氨基转移酶大于900U/L的情况。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后遵医嘱治疗,以免对身体造成损害。
临床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00U/L如果是生理因素引起的,一般不严重,如果是病理因素引起的,比较严重,建议到正规的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治疗。
1、不严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是肝功能检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主要存在于肝脏细胞中,其正常值一般在0~40U/L之间。当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到100U/L多时,确实已经超过了正常范围值,但这属于轻度升高,如果是长期饮酒或者是剧烈运动等因素引起的,通常并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也不是很严重。
2、严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00U/L可能与病理性因素有关,比如胆囊炎或者是胆结石,也有可能是病毒性肝炎或者是急性心肌梗死等原因引起的,可能会导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同时也会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有可能会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从而会影响到身体健康。
如果出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需要引起重视,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平时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心慌、呼吸急促、胸闷、气短可能是生理因素,也有可能是病理因素,比如心脏疾病,包括冠心病;肺部疾病,包括肺炎、胸膜炎、肺结核、支气管哮喘等,或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原因,建议就诊根据其原因给予针对性治疗。具体如下:
一、生理性因素:
1、精神焦虑、紧张,经常抑郁,压力过大,有可能引起神经官能症,而出现心慌、呼吸气促、胸闷气短的症状,通过调节情绪、释放压力,大多数可以改善。
2、运动:做了剧烈的运动,出现短时间心慌、呼吸急促、胸闷、气短的现象,一般通过休息可以缓解。
二、病理性因素:
1、心脏疾病:比如冠心病导致心肌缺血、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衰等,可导致心慌、呼吸急促、胸闷气短,可给予去甲肾上腺素、胺碘酮等药物治疗,必要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
2、肺部疾病:比如肺炎、胸膜炎,由于炎症因子刺激,可导致心慌、呼吸急促,气短胸闷,可给予抗生素,比如头孢克洛、氧氟沙星、青霉素等抗炎治疗;肺结核可引起出现呼吸急促,胸闷气短,伴有发烧、出汗等症状,可给予异烟肼、利福平等药物治疗;支气管哮喘,也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急促心慌,可给予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氨溴索等药物治疗。
3、严重贫血:由于多种原因造成体内严重贫血,心脏供血不足也可引起心慌、呼吸急促、胸闷气短的症状,可以考虑输血,补充血容量。
4、甲状腺功能亢进:由于甲状腺素分泌过多,造成代谢过快,也可导致心慌、呼吸急促、胸闷气短,伴有食量增大、多汗、脾气暴躁等症状,可给予丙硫氧嘧啶、甲巯咪唑等药物治疗。
气温过高对人体可能会产生的危害,包括中暑、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受凉等。具体介绍如下:
1、中暑:长时间待在气温过高的环境中会导致体温调节障碍,体内产生的热量远远大于散发的热量,会导致核心体温不断上升而引起中暑,这时可能会出现皮肤灼热、面色潮红、脱水、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严重时甚至会有肌肉抽动、神志不清、嗜睡、昏迷等。
2、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气温过高会导致身体大量出汗,身体大量出汗时丢失大量的水分以及钠、钾、钙等电解质,如果不能够及时补充水分及电解质,会导致内环境紊乱,这时可能会出现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水肿等危害,严重时会导致机体代谢的总体紊乱,最终会导致器官的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3、受凉:气温过高时,很多人会采用吹风扇、吹空调的方式降温。在气温过高的环境直接进入到气温过冷的环境,如果没有做好防护措施可能会导致身体受凉,容易继发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咽喉疼痛等症状,危害人体健康。
此外,气温过高还可能会增加心肌耗氧量,从而诱发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等危害。因此,不要长期呆在高温环境中,气温过高时减少露天工作或户外活动,一旦出现胸闷、气短等状况,应立即转至阴凉环境下休息,必要时及时就医诊治。
儿童出现头晕的情况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睡眠不足、贫血、脑供血不足、脑炎、急性心肌梗死等。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及时就医。
1、睡眠不足:孩子如果睡眠不足,大脑可能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导致缺血和缺氧,从而出现眩晕和头痛。建议确保孩子有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2、贫血:长期挑食或营养不均衡可能导致贫血,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影响血液携氧能力,孩子可能会感到头晕、疲乏,甚至面色苍白。看遵循医生建议吃硫酸亚铁片、叶酸片、小儿生血糖浆等药物治疗。
3、脑供血不足:剧烈的运动或情绪激动可能导致脑供血不足,症状包括头晕和疲乏。家长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给孩子使用血府逐瘀丸、尼莫地平片、安神补脑液等药物治疗。
4、脑炎:脑炎通常由感染引起,孩子的大脑神经可能受到炎性因子的刺激,导致痉挛,出现头晕和发热等症状。家长可以按照医生的指导,给孩子使用奥硝唑分散片、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头孢噻肟钠等药物进行治疗。
5、急性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孩子可能出现胸痛和头晕等症状。家长可以遵医嘱,给孩子使用果糖二磷酸钠口服溶液、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等药物治疗。
除此之外,头晕也可能与颞叶癫痫、颈椎病或糖尿病等因素有关。在治疗期间,家长需要注意避免让宝宝外出剧烈运动,可能会加重身体不适,不利于病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