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脾肾阳虚

496篇文章

59271人浏览

1 顽固性舌苔厚腻不退

顽固性舌苔厚腻不退,考虑是脾胃湿热、脾肾阳虚等引起的,可以通过服用中成药调理、生活调理缓解症状,具体如下:

1、脾胃湿热:平时饮食不节,经常进食太多肉类、油腻的食物,导致肠胃积滞,所以出现顽固性舌苔厚腻、纳少厌食、腹胀、嗳气等症候,可以服用复方黄连素片、黄疸茵陈颗粒等药物清利湿热,改善症状,平时饮食以清淡为主,少量多次进食,给胃肠道减轻负担。

2、脾肾阳虚:脾肾久病容易诱发脾肾阳虚,表现为舌苔白厚腻,可以服用补中益气丸、归脾丸、复方补骨脂颗粒等中成药调理。

顽固性舌苔厚腻,平时要规律作息,不要熬夜,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放松心情。饮食不要进食寒凉、滋腻厚重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适当锻炼,提高免疫力,有助于改善症状。

2 晨便拉稀,其他正常

拉稀也就是腹泻。若经常晨起腹泻,其他正常,中医又称为“五更泄泻”,是脾肾阳虚的表现,可以通过口服中药、艾灸、穴位贴敷等方法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中药治疗:选择温补脾肾阳气的中药方剂或中成药,如附子理中丸、四神丸等药物治疗。

2、艾灸治疗:确定热敏穴,或选取太溪、关元、天枢、次髎、肾俞、命门、神阙、气海、足三里等穴位后,用灸条进行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或用艾柱进行隔姜灸,由经脉入脏腑,达到温补脾肾阳气效果。

3、穴位贴敷:选取太溪、涌泉、肾俞、神阙、气海、关元、天枢、次髎、命门、足三里等穴位后,取温肾健脾之药物作为贴敷药物,让其直接刺激穴位,使药物之气味直达病所。五更泻于秋冬季节更为多发,可以选择三伏贴进行预防治疗。

提醒患者,若经常晨起腹泻,症状一直不缓解的,建议及时就医,在医师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方案进行治疗。

3 脾肾阳虚吃什么药最好最有效

脾肾阳虚是中医学中常见的一种体质倾向,主要表现为腰膝酸软、畏寒怕冷、手脚发凉、尿频等症状。治疗脾肾阳虚的药物一般以中药为主通常包括补肾药物、补脾药物、温阳药物、补肾药物、益气补血药物等方面,建议到正规医院诊断之后采取治疗措施。

1、补肾药物:如肉苁蓉、枸杞子、淫羊藿等,有助于补肾壮阳,增强肾脏功能,提高性功能。

2、补脾药物:如黄芪、党参、山药等,有助于补益脾气,增强脾脏功能,改善消化吸收能力。

3、温阳药物:如仙灵脾、肉桂、肉桂等,有助于温阳壮阳,改善体内阳气不足的情况。

4、固肾药物:如桂枝、熟地黄、牡蛎等,有助于固肾壮阳,增强肾脏功能,改善肾虚症状。

5、益气补血药物:如当归、熟地、枸杞子等,有助于益气养血,改善气血不足的情况,提高机体抵抗力。

治疗脾肾阳虚应根据个体体质和症状特点选用合适的药物,并遵医嘱使用,避免自行服用药物。此外,中医治疗脾肾阳虚通常需要长期坚持,结合调节饮食、作息等生活方式,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4 中医把肥胖分为哪几种类型

中医把肥胖分为胃热滞脾、脾虚不运、痰湿内盛、脾肾阳虚等几种类型,具体如下:

1、胃热滞脾:多食、消谷善饥、形体肥胖、腹胀、面红口苦、胃痛嘈杂、舌红苔黄腻、脉弦滑,需要清胃泻火、佐以消导治疗,遵医嘱以小承气汤合保和丸治疗。

2、脾虚不运:肥胖壅肿、神疲乏力、身体困重、胸闷脘胀、四肢轻度浮肿、晨轻暮重、小便不利、便溏或便秘、舌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细,治法以健脾益气、渗利水湿为主,方药用参苓白术散合防己黄芪汤加减。

3、痰湿内盛:形盛体胖、身体重着、肢体困倦、胸膈痞满、痰涎壅盛、头晕目眩、口干而不欲饮、神疲嗜卧、苔白腻、脉滑,治法以燥湿化痰、理气消痞为主,以导痰汤或苍附导痰汤加减。

4、脾肾阳虚:形体肥胖、颜面虚浮、神疲嗜卧、气短乏力、便溏、自汗畏寒肢冷、下肢浮肿、尿昼少夜频、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治法以温补脾肾、利水化饮为主,可用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建议到正规医院就诊,遵医嘱用药。

5 下焦虚寒是什么意思

下焦虚寒是指子宫、大肠、膀胱等下焦的脏腑受到了寒气的侵袭,并且患者不能将体内的寒气排出体外。

下焦指的是肚脐以下部位,虚寒,其气起于胃下脘,别回肠,注于膀胱,可见于脾肾阳虚。下焦虚寒的症状主要包括下肢冰凉、水肿等,患者可以使用附子理中丸、苓桂术甘汤、藿香正气水等治疗。

由于阳气温煦不足,患者有津液不固、腰膝疼痛等症状,也会出现小便清长、频数等相关症状。此外,下焦虚寒还会出现腹部冷痛、泄泻、宫寒、不孕等症状。

对于出现上述症状的患者,可以使用温阳散寒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四神丸、金匮肾气丸等药物。

如果患者身体有所不适,建议患者应及时去当地的正规的医院进行就医,经过专业的医生辨证论治后,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切勿自行服药,以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进而耽误病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