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篇文章
509人浏览
外阴瘙痒难受可能是生理性因素引起的,也有可能是阴道炎、外阴炎等病理性因素导致的。患者需要根据病因进行对应的治疗。
一、生理性因素
如果平时不注意个人卫生或者穿紧身内裤,可能会对局部皮肤造成刺激,从而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平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勤换洗内衣内裤,并且也要做好个人卫生工作。
二、病理性因素
1.阴道炎:阴道炎是指由细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炎症反应,由于受到炎症因子的影响,会导致分泌物增多,同时还会伴随有异味以及瘙痒等症状。如果是滴虫性阴道炎,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硝唑栓剂、替硝唑栓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是霉菌性阴道炎,则可以遵医嘱使用克霉唑栓剂、制霉素片等药物进行改善。
2.外阴炎:外阴炎通常是由病原体感染或受到各种不良刺激等因素引起的外阴皮肤黏膜炎症,主要表现为外阴皮肤肿胀、疼痛、瘙痒等症状。如果是急性外阴炎,可遵医嘱使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缓解不适症状;若是慢性外阴炎,可在医生指导下涂抹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药膏进行抗感染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吃辛辣油腻食物,以免加重病情。若出现其他不适,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慢性外阴炎是指女性外阴皮肤和粘膜因组织变形和色素变化引起的炎症,常给女性患者带来瘙痒、灼痛,严重影响女性生理健康,应及时治疗。你知道慢性外阴炎是怎么回事吗?让我们详细谈谈慢性外阴炎。
1885年,Breisky将女性会阴的类似病变命名为慢性外阴炎。包括原发性外阴萎缩、萎缩性硬化性苔藓和外阴白斑。从那以后,临床医生一直称皮肤和粘膜变白、变厚或萎缩的外阴病变为“慢性外阴炎”,甚至认为慢性外阴炎是癌前病变,因此提倡早期手术切除。
近年来,经过大量临床研究,癌变率仅为2%左右,从而改变了疾病的定义、范围和诊断标准,以及慢性外阴炎是否是癌症早期病变,治疗混乱。有些人认为慢性外阴炎应该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存在,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慢性外阴炎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组类似于慢性外阴炎临床表现的疾病。
1966年,Jeffocoate通过慢性外阴炎的临床和病理图像分析,提出将外阴白斑、白斑性外阴炎、硬化萎缩性苔藓、外阴干燥、原发性萎缩、神经性皮炎、白色角化病等统称为“外阴营养不良”将此类疾病统一改为“外阴营养不良”,又称“慢性外阴炎”。
外阴营养不良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一些学者认为局部神经、血管营养障碍、内分泌紊乱是慢性外阴炎的基础,形成慢性外阴炎的相关因素可概括为:糖尿病、黄疸、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功能障碍等全身性疾病因素。局部因素,慢性外阴炎主要是外阴长期慢性刺激,如潮湿、炎症、化纤或污染内衣过敏等。局部因素对慢性外阴炎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