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8篇文章
59438人浏览
一热就痒的荨麻疹一般是普通荨麻疹或胆碱能性荨麻疹等,通常可分别使用抗过敏、清热解毒等药物来治疗。
1、荨麻疹是过敏引起的,是一种全身性的过敏反应,常见的引起身体过敏的东西主要有粉尘、花粉、螨虫或霉菌类等。症状是身体出现大片的红斑或扁平水肿性风团,皮疹处剧烈瘙痒,发作急骤,通常会在一天内自行消退,但是会反复发作,荨麻疹发作没有明显规律,但是容易在受风、受热、或接触过敏原的时候发作。荨麻疹一般可以口服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和依巴斯汀片等抗组胺药治疗,慢性的荨麻疹可以吃甘露聚糖肽胶囊、匹多莫德口服液或转移因子口服液调节免疫治疗。
2、胆碱能性荨麻疹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荨麻疹,病因没有完全明确,可能过敏关系不太大,主要是免疫系统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引起的。胆碱能性荨麻疹好发于青年人,男性多于女性,症状多呈慢性,但是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减轻。胆碱能性荨麻疹通常在受热、情绪紧张、运动、吃了辛辣刺激性食物后发作,发作时头皮和后背会出现分散的小红疙瘩,疙瘩有刺痒感,抓挠时刺痒加重。当情绪平静、温度凉快下来之后症状可在几分钟内自行消退。胆碱能性荨麻疹通常可以吃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比如湿毒清胶囊、加味逍遥丸或龙胆泻肝丸治疗。
咽喉炎一睡觉就咳不停,可能是过敏性咽喉炎、胃食管反流、咽喉急性炎症等原因所致,建议就诊根据其原因给予针对性治疗。
1、过敏性咽喉炎:由于睡觉的时候卧室有过敏原,存在有螨虫、灰尘等引起过敏反应,导致一睡觉就咳不停,可进行严格消毒,清除床上的过敏原,给予西替利嗪、赛庚啶片等药物治疗。
2、胃食管反流:晚上睡觉时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口腔等,刺激食管、咽喉引起发炎导致刺激性的咳嗽,可给予奥美拉唑、铝碳酸镁咀嚼片、盐酸伊托必利等药物治疗,促进胃及时排空,减少反流,改善咳嗽。
3、咽喉急性炎症:咽喉受到细菌感染,引起充血水肿,腺体分泌物增多,晚上睡觉时由于分泌物积存过多刺激喉咙,也可引起咳嗽,可给予蓝芩口服液、复方双花片等清热解毒的中成药治疗,同时可结合应用头孢克洛、头孢丙烯片等抗生素控制炎症缓解症状。
艾草是可以用来洗头发的,一般可以使头发更加有光泽,有一定的止痒、防脱发作用,女性用艾草洗头发还可以缓解手脚冰凉、痛经等症状,应该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人都可以用艾草洗头发,对艾草过敏的人禁忌使用。
煮艾草洗头发可以有效去除头发的油脂,帮助头发的发质修复,艾草中含有的一些黑色素以及一些矿物质,一般也能够有效的修复头发,使头发变得更加黑亮更有光泽等。艾草还具有一定的杀菌消炎作用,可以治疗头皮的真菌、螨虫等感染,因此艾草洗头发可以有一定的止痒作用。而且艾草还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因此能有利于头皮的营养输送,使人体的发根受到滋养,对于脱发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艾草的活血化瘀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女性缓解手脚冰凉、痛经等症状。
此外,要注意对艾草存在过敏的人群禁忌使用。
体瘙痒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常见的原因包括:
1.干燥皮肤:干燥的皮肤容易引起瘙痒,尤其是在冬季或干燥环境中。
2.过敏反应:对某些物质或过敏原的过敏反应可能导致皮肤瘙痒,如食物、药物、花粉、宠物等。
3.皮肤疾病:一些皮肤疾病,如湿疹、银屑病、荨麻疹等,会引起皮肤瘙痒。
4.虫咬或皮肤感染:蚊虫叮咬、跳蚤或螨虫感染等也会导致瘙痒。
5.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可能引起皮肤瘙痒,如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等。
6.神经性瘙痒:压力、焦虑、抑郁等精神因素也可能导致皮肤瘙痒。
7.内分泌失调:一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也可能引起皮肤瘙痒。
如果出现持续或严重的皮肤瘙痒,建议及时就医,寻找原因并进行治疗。同时,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洗澡、保持适度湿润等也有助于缓解瘙痒症状。
宝宝长期睡眠不好,通常是由于饮食不合理、睡眠环境不舒适、睡前过于兴奋或过于紧张、缺钙或缺锌、湿疹、上呼吸道感染等导致。建议及时就医,根据不同的原因,在医生指导下给予相应的措施。具体如下:
1、饮食不合理:如果宝宝睡前饮食过饱,导致胃肠积食,反复积食使宝宝脾虚难以入睡。如果宝宝在晚餐中吃了巧克力等含有咖啡因的食物,导致兴奋,也会影响睡眠质量。建议合理安排宝宝的饮食,避免睡前过饱或过饿。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可适当进食新鲜的蔬菜、水果、鱼肉、奶等食物。
2、睡眠环境不舒适:比如床单、被套不干净,滋生螨虫,或者是宝宝睡眠环境噪音较多,光线刺眼,室内温度忽冷忽热,宝宝的尿布湿了没有及时更换等,都有可能会导致宝宝长时间的睡眠不好。建议保持宝宝睡眠环境的安静、黑暗和适宜的温度。定期清洗和更换床单、被套等床上用品,确保清洁卫生。
3、睡前过于兴奋或过于紧张:父母在睡前与宝宝玩游戏,导致宝宝脑细胞活跃、神经兴奋,或者是宝宝白天看到了激烈的电视画面,或者听到了激烈的言语,导致宝宝处在惊恐的状态中,这些因素都有可能会导致宝宝出现长时间的睡眠不好。建议在睡前避免与宝宝进行过于兴奋的游戏或活动,保持宝宝情绪稳定。日常生活中可以给宝宝听一些轻柔的音乐或故事,帮助宝宝放松心情。
4、缺钙或缺锌:如果宝宝缺钙,会引起大脑及植物性神经兴奋性增加,宝宝就不容易入睡或睡眠质量差,出现容易哭闹等情况。如果宝宝缺锌,可能会出现食欲下降、免疫力降低、注意力不集中、嘴角溃烂等,也会出现睡不安稳、多梦等情况,建议进行微量元素检测,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相应的补充。如缺钙,可遵医嘱采用维D2磷葡钙片、维生素AD滴剂、碳酸钙D3颗粒等进行补充。如果宝宝缺锌时,可遵医嘱使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甘草锌颗粒、赖氨葡锌颗粒等进行补充。
5、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通常会导致皮肤瘙痒。瘙痒会影响宝宝的情绪和行为,使得宝宝易怒、攻击性强,也可能导致宝宝难以入睡或夜间惊醒。建议保持宝宝皮肤清洁干燥,避免过度刺激。可遵医嘱使用氧化锌软膏、地奈德乳膏、氢化可的松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
6、上呼吸道感染:当宝宝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时,可能会导致鼻塞、咳嗽、发热等症状,这些症状会让宝宝感到不适,从而影响睡眠。建议保持宝宝呼吸道通畅,适当增加饮水量。可遵医嘱使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小儿止咳糖浆、阿莫西林颗粒、布洛芬混悬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建议每天固定时间让宝宝上床睡觉,早上尽量在同一时间起床,逐渐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同时可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帮助消耗体力,有助于晚上睡眠。若持续睡眠不好,建议及时就医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