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眼肌

162篇文章

19914人浏览

1 早产儿容易近视吗

早产儿相对于足月儿更容易出现近视的情况,但并不是所有的早产儿都会近视。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

早产儿由于提前出生,其器官和身体各系统未完全发育成熟,这包括他们的眼睛。眼睛的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方面的发展,包括视网膜、眼肌和大脑的视觉中枢。在早产儿中,视网膜发育不完全,可能会增加一些并发症的风险,如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但如果早产儿在成长过程中经常看手机、电脑等电子屏幕,或者长时间躺着看电视等不良用眼习惯,会导致眼睛过度疲劳,从而增加近视的风险。因此,对于早产儿,家长应该更加关注其视觉发育,定期带孩子进行眼科检查,及早发现并干预近视问题。

为了预防早产儿近视,家长应该注意控制孩子看电子屏幕的时间,选择适合孩子的节目和动画片,避免孩子长时间盯着手机、电脑等屏幕。同时,家长也应该鼓励孩子多进行户外活动,有助于缓解眼睛疲劳,预防近视的发生。

2 新生儿睡觉翻白眼

新生儿睡觉翻白眼,可能是浅睡眠状态、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脑膜炎等引起的,需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一般治疗或药物治疗。具体介绍如下:

1、浅睡眠状态:可能是因为新生儿睡眠的环境比较嘈杂,导致新生儿不能进入深睡眠状态,处在浅睡眠状态时就会出现眼珠转来转去,容易出现翻白眼或眼睛半睁,以及哭闹、烦躁不安等。应保证新生儿的睡眠环境安静,避免嘈杂。

2、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由于新生儿还比较小,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不能够很好的调节眼肌,在睡觉过程中,眼睑没有完全闭合,眼白可露出,导致出现类似翻白眼的症状。一般无需特殊处理,随着生长发育,会逐渐自行恢复。

3、脑膜炎: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发育和血脑屏障发育都尚未完善,容易受细菌、病毒的感染,导致脑膜炎,患儿会出现发热、精神不振或烦躁不安、食欲减退或拒奶、反应低下等,甚至会出现惊厥、昏迷,两眼无神或者翻白眼。需要及时就医,治疗上需选用对病原菌敏感,且能较高浓度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治疗,同时要给予控制惊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的对症治疗。

此外,还有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导致的该情况。如果新生儿伴有哭闹不止或拒奶等情况,需要及时就医做相关排查。

3 孩子弱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孩子弱视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原因包括视觉神经发育异常、屈光不正、遗传因素、早产、孕期不良习惯等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一、视觉神经发育异常:儿童的视觉系统发育未成熟,视觉神经可能存在发育异常,导致弱视。通过配戴眼镜或隐形眼镜,矫正屈光不正,提高视力。将健康的眼睛遮盖,强迫使用弱视眼,以刺激视觉神经发育。进行针对性的视觉训练,如视力训练、融合训练、静态图像训练等,以提高弱视眼的视力。

二、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散光等,都会导致光线无法正常聚焦在视网膜上,进而引起弱视。到正规的医院眼科进行散瞳验光,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矫正屈光不正。光学药物疗法如使用阿托品等药物,帮助调节眼肌,改善屈光状态。

三、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弱视病史的人,其子女患弱视的风险较高。遗传因素导致的弱视,通常需结合上述屈光矫正、遮盖治疗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强调早期筛查和干预,对于有家族史的儿童进行定期眼科检查。

四、早产:如果小孩子早产导致视觉系统发育不完善,就有可能会形成弱视。早产儿应特别关注其视觉发育情况,定期进行眼科检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屈光矫正、视觉训练等方法促进视觉系统发育。

五、孕期不良习惯:如母亲在怀孕期间有吸烟、喝酒等不良习惯,可能影响胎儿的视觉系统发育,导致弱视。强调孕期保健,避免吸烟、喝酒等不良习惯。对于已受影响的婴儿,及时采取屈光矫正、视觉训练等措施。

孩子弱视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因素。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努力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通过早期筛查、及时干预和综合治疗,大多数孩子的弱视可以得到有效改善和恢复。

4 新生儿眼睛下面有条沟

新生儿下面有条沟,可能是睡眠不足、局部压痕、营养不良、结膜炎、角膜炎等导致的,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具体如下:

1、睡眠不足:可能是因为环境因素或疾病因素等,导致新生儿睡眠不足,影响到眼睛局部的血液循环,可能会出现类似于眼袋的情况,并伴随着眼睛肿胀、发红等症状。应改变环境并积极治疗疾病,保证新生儿睡眠充足。

2、局部压痕:可能是睡觉时局部受到挤压导致的痕迹,并无其他的不适症状,通常会自行缓解。

3、营养不良:如果新生儿摄入的营养比较少,例如母乳喂养不足,会导致皮下脂肪少,眼睛凹陷明显,且身体比较瘦弱。应及时增加营养,主要是增加母乳喂养量或添加配方奶粉。

4、结膜炎:由于病原体感染或过敏原刺激,导致结膜部位发生炎症,眼睛会出现红肿、分泌物增多、凹陷等症状。一般使用干净的棉签,蘸取水分后清理干净,也可使用生理盐水清洗。

5、角膜炎:因为角膜的防御能力比较弱,受到外界病原体刺激以后,可能会引发炎症,导致眼肌痉挛、流泪、眼痛等症状。可由医生指导局部使用红霉素眼膏,盐酸金霉素眼膏、妥布霉素滴眼液等药物治疗。

此外,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导致的,例如眼睑下垂。如果伴随异常症状,建议到医院就诊,配合医生进行检查,以便明确原因。

5 坚持这些日常小动作 让您健康更长寿

随着年龄的增长,韧带开始僵化、肌肉延展性变差、骨骼退化、整体机能都在衰减。平时如果不多多锻炼,对健康是不利的。但是对于寒冷的冬天,很多人都是有惰性的,怎样才能有效锻炼又不受寒呢?

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原所长高芳堃教授提醒大家,“人活着就必须要动”,并为大家推荐了一系列保健小动作。它们练习起来不受场地限制,只要有空就可以做,而且简单易学,穿插在看电视、刷牙、穿衣服等生活间隙里练习一下,就能让老年人从头到脚、从早到晚都得到锻炼。

1.早晨起床前做做伸展运动。把双臂缓缓伸到头顶上方,双手交叉,伸个懒腰。这个动作能够锻炼手臂肌肉和手腕力量,促进人体血液回流。但需要注意的是,动作一定要柔和、缓慢,不然很可能伤到肌腱。而且人刚睁开睡眼,需要几分钟的清醒过程,从卧位到坐位也要有个适应时间,慢起、慢坐都很重要。另外,做伸展运动前可以揉搓一下关节,热热身,不要让身体一下子紧张起来。

2.如厕时进行叩齿运动。叩齿运动即上下牙相互轻轻叩击,能够强化牙床、牙龈、牙根,增强牙齿力量。这个小动作还可以促进口腔唾液分泌,帮助消化。而且,比较适合在如厕时练习,因为从中医上来讲,排尿时人的肾气流泻,此时叩齿有助固摄肾精、强壮骨骼。

3.刷牙时练习提肛。吸气时收腹、提肛,呼气时放松肛门。此动作连做10~20次,可加强提肛肌的力量,对控制老年人因肌肉松弛造成的大小便失禁有效。而且,能够缓解痔疮和便秘。另外,做完这个动作还可以配合练习腹式呼吸,效果加倍。

4.穿衣时做做扩胸运动。双手自然下垂,在背后交握,然后伸直手臂,挺起胸部。此动作一般重复10次即可,能够锻炼胸部肌肉,增加肺活量,帮助人体呼出更多废气,吸入更多氧气。而且,还可以放松脊柱和背部肌肉。但需注意,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做扩胸运动时可能会加快心率,应放慢速度,幅度也不要太大。

5.久坐后拍拍身体、踮脚脚。很多老年人喜欢打麻将或者看电视,一坐就很长时间。建议定时站起来拍打一下腹部、臀部、腿部等部位,通过外力作用促进皮肤、皮下血管的舒张,并且可以疏通经络。拍打完还可以抬起两脚脚跟踮脚,促进下肢血液回流,锻炼身体的平衡能力。但是骨质疏松的老年人不建议做这个动作,因为垫脚时人体的重力都在脚掌上,容易引起骨折。

6.电视剧播广告时转转眼球。顺时针转动眼球10次,再逆时针转动10次,能够让眼球上下左右活动,缓解眼部疲劳,松弛眼肌,并且保护眼部神经血管。需要注意的是,青光眼患者眼压较高,不适合做这个动作。

任何锻炼都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另外,有基础性疾病的人,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的老年人,做这些动作时要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做适当调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