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生长发育迟缓

210篇文章

23923人浏览

1 26岁了突然长高了7厘米

一般26岁了突然长高了7厘米,有可能是测量误差、脊柱矫正、医学异常、生长发育迟缓等原因,可进一步的完善骨龄和磁共振成像等相关检查。

1.测量误差:有时身高的测量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测量时间,早晚身高可能略有不同、测量工具、测量者的经验等。如果两次测量之间存在较大的误差,可能会给人一种突然长高的错觉。需要重新测量。

2.脊柱矫正:如果之前存在脊柱弯曲或不良姿势导致的身高压缩,通过专业的脊柱矫正或改善姿势后,可能会恢复部分因弯曲而损失的身高。但这种情况下的长高通常不会达到7厘米这么显著,长时间可以继续观察。

3.医学异常: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存在某些医学异常导致身高在成年后继续增长。某些内分泌疾病,如肢端肥大症,可能导致骨骼异常生长,但这种增长往往伴随着其他明显的身体症状,且增长速度远超过正常生理范围。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体格以及磁共振成像等相关检查。

4.生长发育延迟:虽然罕见,但有些人可能由于遗传、营养或其他因素导致生长发育延迟,使得在成年后仍然有轻微的身高增长。这种情况下的增长幅度通常很小,且不太可能达到7厘米,存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要进一步的完善CT和骨骼等相关检查。

26岁的人突然长高了7厘米,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符合常规生理学的。如果确实发生了这种情况,建议咨询医生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排除任何潜在的医学问题。

2 小儿行迟什么意思

小儿行迟属于中医当中的专业病证名,是指以小儿18个月还不能行走为主要表现的疾病,通常和肝肾亏损、心气不足、气血不足等因素有关。

行迟属于五迟之一,出自《小儿药证直诀》,五迟指立迟、行迟、发迟、齿迟和语迟,是小儿生长发育迟缓的疾病。行迟是中医当中专用的疾病词,主要是代表小儿发育到18个月的时候,还不能正常的行走,常见的原因有肝肾损伤,导致小孩生长发育迟缓,不能站立和行走。心气不足也可能出现发育迟缓,还有的小孩是因为气血不足,容易引起小儿精神不振、倦怠乏力。

针对小儿行迟可以进行针灸治疗,比如可以选择肝俞、肾俞等穴位,也可以选择艾灸。同时可以从饮食上进行调理,对于部分病情比较轻微的人,治疗及时能够康复,如果症状比较复杂,病程比较长,通常预后不良。

3 孕妇感冒胎儿会难受吗

孕妇感冒时,胎儿是否会感到难受,这取决于感冒的严重程度和孕妇的身体状况。如果只是普通感冒,对胎儿的影响不大,可能不会使胎儿感到难受;当孕妇出现严重的感冒病情时,可能会造成一系列不良的后果,如影响智力发育、导致胎儿宫内缺氧等。

如果孕妇只是普通感冒,病情较轻,只是偶尔打喷嚏、鼻塞等症状,且没有发烧,这种感冒对胎儿的影响通常不大。此时,孕妇可以通过多喝水、多休息等方式来缓解症状,一周左右即可好转。

当孕妇出现流感、病毒性感冒等严重病情时,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细菌和病毒可能会通过脐带直接作用于胎儿,影响胎儿正常的生长发育,甚至导致胎儿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畸形等问题。如果孕妇的感冒伴有发烧症状,尤其是体温超出正常值3度时,可能会对胎儿的脑细胞造成永久性的伤害,影响胎儿的智力发育。孕妇感冒后鼻塞、流鼻涕等症状可能会影响孕妇的正常呼吸,严重时会导致胎儿宫内缺氧孕妇在孕早期感冒可能会诱发流产,孕晚期感冒可能诱发早产,增加胎儿的死亡率。孕妇感冒后用药不规范也是导致胎儿畸形的常见因素。因此,孕妇在感冒时应尽量避免自行服药,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为了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孕妇在感冒时应及时就医,按照专业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同时,孕妇在孕期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预防措施,以减少感冒的发生。

4 九个月宝宝需要补什么东西

九个月宝宝通常需要补铁元素、锌元素、维生素D、B族维生素等。具体可以根据微量元素检查结果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科学的补充。

1、铁元素:铁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血红蛋白能够运送氧气到身体的各个组织,如果缺铁引起血红蛋白不足,容易影响到器官发育,因此宝宝可以适当的补铁。

2、锌元素:锌是宝宝体内的重要元素,参与了较多的生理活动,比如免疫和生长。如果九个月的宝宝出现了缺锌,容易引起脱发,厌食症,还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所以在添加辅食的时候可以适当的补锌。

3、维生素D:维生素D能够促进钙的吸收,宝宝不能依靠长时间晒太阳来合成维生素D,可以适当的补充维生素D。

4、B族维生素:维生素B当中常见的有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和宝宝的神经发育密切相关,可以适当的补充,防止神经发育异常。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元素,九个月的宝宝还可以适当的补充镁,镁参与身体所需的能量活动,可以帮助维持神经和肌肉活动,也是人体骨骼的另一个组成成分,而且防止一些钙的沉淀等。总之,不建议自行盲目补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科学补充,以免给生长发育造成不良负担。

5 11个月不会站是不是发育迟缓

根据孩子的发育规律,大多数孩子在10个月左右就可以独立站立。但是每个人的发育情况不同,具体可以站立的时间早晚也存在差异。因此孩子11个月还不会站不一定是发育迟缓,也有可能是正常情况。

有些孩子在10个月左右就会独立站站立,有些可能在1岁左右才会独立站立,还有的孩子可能要到1岁3个月左右才会独立站立,而这些都算是正常的。发育迟缓是指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出现了生长发育速度缓慢或者顺序异常,未达到同龄孩子应该达到的水平,主要表现为多方面的发育落后,包括体格发育、运动发育、语言发育及智力发育落后等,症状轻时为部分生长发育迟缓,即某一方面发育落后,症状重时为全面生长发育迟缓。

11个月的孩子通常在大运动发育方面可以完成拿小球、放小球、拿积木、放积木、坐地转圈,在这个阶段的大部分的孩子已经能够自己扶着栏杆、床沿或者家人的手,缓慢地站起来;而发育比较快的孩子的,也有可能已经可以独立站立甚至是行走了。但是,有的家长没有正常的对孩子进行锻炼,长时间抱着孩子,使其没有站立的机会,下肢和脊柱都没有得到过充分的锻炼,因此就不会独立站立,而在其他方面的发育都是正常的,如果稍加锻炼,一般就可以很快学会独立站立,因此这种情况多是正常的。

11个月的孩子如果不会独立站立,若同时其他方面也存在异常,比如不能久坐,身高体重也明显低于同龄的正常孩子,不会笑,对大人的逗引也没有明显的反应,那么就有可能是发育迟缓,有部分是营养低下而引起的发育迟缓,也有部分是智力发育迟缓,需要及时去医院的儿科就诊,查明原因之后再对因治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