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1篇文章
64650人浏览
药性大寒的中药有石膏、黄连、葶苈子等。
1、石膏:石膏为含水硫酸钙的矿石,味甘、辛,药性大寒,归肺、胃经。生用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功效。煅用具有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凡阳虚寒证,脾胃虚弱及血虚、阴虚发热者慎用。
2、黄连:黄连是毛茛科、黄连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茎,入口极苦,药性大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血热吐衄、目赤、牙痛、痈肿疔疮等病症,外用可治疗湿疹、湿疮、耳道流脓等疾病。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黄连具有抗菌、抗病毒、抗阿米巴、抗炎、抗腹泻、解热、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抗溃疡等多种作用。本品大苦大寒,阳虚者忌用,阴虚者慎用。
3、葶苈子:植物葶苈、琴叶葶苈、播娘蒿的种子。味辛、苦,性寒,入肺、膀胱、大肠经。具有泻肺降气、祛痰平喘、利水消肿、泄热逐邪的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痰涎壅肺之喘咳痰多,肺痈,水肿,胸腹积水,小便不利,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之喘肿等病症,亦治痈疽恶疮、瘰疬结核。本品易伤肺之阳气,故肺虚喘咳者慎服。
加味左金丸,中成药名,为清热剂,具有平肝降逆,疏郁止痛之功效,用于肝郁化火、肝胃不和引起的胸脘痞闷、急躁易怒、嗳气吞酸、胃痛少食。
加味左金丸其成分主要包括黄连、吴茱萸、柴胡、延胡索等,主治肝郁化火、肝胃不和引起的胸脘痞闷、急躁易怒、嗳气吞酸、胃痛少食等症状。通过调和肝胃,缓解因肝气郁结和胃气不和导致的不适,从而达到平肝降逆、疏郁止痛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加味左金丸具有诸多功效,但在使用时仍需注意,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人群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同时,对于过敏体质的患者,应谨慎使用,以免出现过敏反应。在服药期间,还需避免生气、保持心情舒畅,并忌食辛辣食物,以确保药物的疗效,用药期间也需要定期到正规的医院复查。
川连与肉桂吃后通常没有什么副作用,但要注意适量食用。
川连和肉桂是中医临床中常用的药物,川连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等病症。
肉桂味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具有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的功效,用于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经闭、痛经等病症。
黄连和肉桂是相对固定的配伍形式,组方称为交泰丸,一般用来治疗心肾不交、怔忡失眠等,川连与肉桂,一阴一阳,阴阳相济,如患者出现心火偏亢,不能下交于肾,肾阳不足不能上济于心,心肾不交,出现心慌失眠等症状时,可通过川连与肉桂配伍使用,使得心肾交通。
吴茱萸通常应该在熬制的过程中先用大火煮开,然后再用小火熬制,大概20~30分钟,然后进行二次熬制,二次熬制需要15~20分钟左右,这样吴茱萸里面的毒性才会消失。
吴茱萸属于一种中药材,而且性热,味辛、苦,归肝、脾、胃、肾经,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能助生阳气等功效;但对于脾肾阳虚的泄泻、厥阴头痛等,可起到散寒止痛的作用;另外,吴茱萸还可以梳理肝气,对于肝气犯胃引起的呕吐、吞酸等,有和胃止呕的功效。
吴茱萸有一定的毒性,处理不当可能会出现中毒反应,比如药物疹、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幻觉、暂时性意识障碍、胸闷、呼吸急促等;每个患者服用的药物剂量不同、患者体质状况不同,中毒后所出现的症状也存在差异性。因此,在使用吴茱萸治疗时,建议谨遵医嘱,如果出现身体不适症状,需要及时就诊。
香砂养胃丸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制剂,主要具有健脾养胃、理气和中、和胃止痛、消食导滞、调和脾胃升降等功效与作用,如出现异常症状,建议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1、健脾养胃:香砂养胃丸含有白术、茯苓等成分,这些成分具有健脾益气、养胃生津的作用,能够增强脾胃功能,改善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
2、理气和中:香砂养胃丸中的香附、砂仁等成分,具有理气和中、疏肝解郁的功效,对于脾胃气滞、胸胁胀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和胃止痛:高良姜、干姜等成分具有温中散寒、和胃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胃脘冷痛、喜温喜按等症状。
4、消食导滞:神曲、麦芽等成分有助于消食导滞,改善消化不良、食少无味、嗳气吞酸等消化系统问题。
5、调和脾胃升降:香砂养胃丸综合多种成分,能够调和脾胃升降,促进胃肠道功能正常,对于脾胃功能失调引起的各种症状有综合调理作用。
在使用香砂养胃丸时,应注意合理饮食,避免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脾胃负担。同时,应遵循医嘱,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长期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