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纵隔肿瘤

28篇文章

3521人浏览

1 胸部ct平扫可以检查哪些部位

胸部CT平扫是一种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胸部多种结构和病变。胸部CT平扫可以详细检查肺部、支气管和气管、纵隔、胸膜和胸壁以及骨骼结构,帮助早期发现和诊断多种疾病。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具体如下:

1.肺部:胸部CT平扫能够详细检查肺部结构,识别肺炎、肺结节、肺癌等病变。定期进行胸部CT检查,特别是有吸烟史或家族史的高危人群,早期发现和治疗肺部疾病。

2.支气管和气管:CT平扫能够清晰显示支气管和气管的形态,检查支气管扩张、气管肿瘤等问题。如果有咳嗽、痰多等呼吸系统症状,应及时进行CT检查,明确病因。

3.纵隔:CT平扫可评估纵隔内的器官和组织,包括心脏、大血管、淋巴结等,发现纵隔肿瘤、淋巴结肿大等病变。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时,应进行CT检查,排除纵隔疾病。

4.胸膜和胸壁:CT平扫能够检查胸膜和胸壁的结构,识别胸膜炎、胸腔积液、胸壁肿瘤等病变。如有胸痛或呼吸困难,应进行CT检查,了解胸膜和胸壁情况。

5.骨骼结构:CT平扫可显示胸部骨骼,包括肋骨、胸椎等,评估骨折、肿瘤等病变。外伤后或有骨痛等症状时,应进行CT检查,确定骨骼健康状况。

胸部CT平扫可以详细检查肺部、支气管和气管、纵隔、胸膜和胸壁以及骨骼结构,帮助早期发现和诊断多种疾病。为了确保身体健康,应根据医生建议定期进行胸部CT检查,并在出现症状时及时就医。对于有不适症状或疑虑的患者,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情况,以便得到及时的处理和建议。

2 脊柱侧弯肋骨一高一低

脊柱侧弯肋骨一高一低,可能是正常的生理表现,但也可能与姿势不良有关、先天发育异常、肋骨骨折、佝偻病、脊柱侧弯等因素有关。确诊以后需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手术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正常的生理表现:常见于儿童时期,由于发育不完全,可能是由于饱腹等原因,胃部顶起一侧胸廓,出现一侧肋骨高于另一侧的表现,随着正常的生长发育,两侧肋骨可逐渐等高。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一般无需特殊治疗。

2、姿势不良:在工作与生活当中长时间姿势不良,可能会导致脊柱以及肋骨部位出现异常。应当纠正不良姿势,保持正确的坐姿与立姿,并且合理进行功能锻炼,以此促进恢复。

3、先天发育异常:胸廓、脊柱以及肋骨部位存在先天发育异常时,可导致脊柱存在弯曲的情况,并且肋骨两侧明显不对称。没有造成不良影响时,一般不需要进行治疗,影响较大时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手术矫正,恢复脊柱平衡。

4、肋骨骨折:例如高空坠落、交通事故等,导致脊柱以及肋骨受损,在恢复过程当中,愈合不佳,可导致局部畸形,需进行手术治疗,能够防止畸形进展,矫正畸形。

5、佝偻病:佝偻病是儿童慢性营养性疾病,多种因素引起的钙磷代谢异常、骨化功能障碍等,并导致骨骼发育异常的一类疾病,较为常见的病因是维生素D缺乏症导致,患者出现胸腔畸形,会表现为肋骨一边高一边低。明确诊断后可遵医嘱补充维生素D,同时增加户外活动及日晒,对于遗留明显骨骼畸形的患儿,可在合适的时机进行手术矫正。

6、脊柱侧弯:脊柱侧弯致病原因较多。包括先天性畸,如脊柱发育过程中由于椎体发育不全而导致的脊柱侧弯,还有可能是疾病引起脊柱侧弯,如脊髓灰质炎、脊髓空洞、肿瘤等,以及原因不明的特发性脊柱侧弯等,患者会出现两肩高低不平、两侧肩胛骨不等高、胸廓不对称、脊柱偏离中线,可引起肋骨一边高一边低,部分可有背部不适、疼痛等症状。可通过体位矫正、牵引、物理治疗等,严重者也可采取手术进行矫正治疗。

此外,还可能是骨质疏松、强直性脊柱炎、纵隔肿瘤导致的该情况。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做相关诊治,在治疗过程中要保持良好心态,减轻心理负担。

3 核磁共振检查什么

核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产生人体内部图像的非侵入性成像技术,能够提供关于身体各个部位的详细图像,尤其是对于软组织的成像效果更佳,通常可用于检查脑部和神经系统疾病、脊柱问题、关节和软组织损伤、胸部和心脏疾病、腹部和盆腔器官等,需要到正规医院做检查。

1.脑部和神经系统疾病:MRI可以用于检测脑肿瘤、多发性硬化、中风、脑出血、神经病变、颅内动脉瘤等疾病,可以清晰地显示大脑的结构,对于诊断和评估疾病非常有用。

2.脊柱问题:MRI能够检查椎间盘突出、脊柱裂、脊柱炎、脊髓损伤等脊柱相关疾病,可以提供详细的图像,帮助医生评估脊柱的状况。

3.关节和软组织损伤:MRI可用于检查膝关节、肩关节、髋关节等关节的损伤,如半月板损伤、韧带撕裂等,对于诊断肌肉、肌腱和韧带的损伤也非常有效。

4.胸部和心脏疾病:虽然传统的胸部检查首选X光或CT,但MRI在检查某些胸部疾病,如某些心脏疾病和纵隔肿瘤时非常有用。MRI可以提供详细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图像,对于诊断心脏病变非常有帮助。

5.腹部和盆腔器官:MRI可用于检查肝脏、胰腺、肾脏等腹部器官的病变,如肿瘤、囊肿等,可以用于检查女性盆腔疾病,如子宫和卵巢的病变。

在做检查时要选择正规医院,医生经验比较丰富,避免影响到检查结果,同时还要注意休息,保证足够睡眠时间。

4 频繁打嗝需警惕两类病

打嗝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会发生的现象,一般可很快自行缓解,但也有人会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都没有缓解,就需要到医院就诊。若打嗝频繁发生,也有可能提示某些疾病的存在,如果是伴有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更有可能因呼吸功能受影响而威胁生命。因此,打嗝事虽小,却不能忽视。

打嗝又叫呃逆,是由于膈肌、膈神经、迷走神经或中枢神经等受到刺激后引起一侧或双侧膈肌的阵发性痉挛,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发出短促响亮的特别声音。健康人受精神刺激、快速吞咽食物、吸入冷空气等,可发生呃逆,但大多数都能自行消失。引起呃逆的原因有:

1.中枢性

呃逆反射弧抑制功能丧失,有可能是脑部出现了问题,包括脑肿瘤、脑血管意外、脑炎、脑膜炎。尿毒症、酒精中毒以及多发性硬化症等也可引起。

2.外周性

呃逆反射弧向心路径受刺激。膈神经的刺激包括纵隔肿瘤、食管炎、食管癌、胸主动脉瘤等。膈肌周围病变如肺炎、胸膜炎、心包炎、心肌梗死、膈下脓肿、食管裂孔疝等,迷走神经刺激有胃扩张、胃炎、胃癌、胰腺炎等。

5 胸腺瘤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胸腺癌发病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是患病高危人群

本文目录一览1,胸腺癌发病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是患病高危人群2,胸腺瘤是怎么引起的 什么原因导致胸腺瘤术后胸痛3,胸腺瘤产生的原因是什么4,什么原因才会长胸腺瘤5,男22岁 胸腺瘤 诱发胸腺瘤的病因病理是什么6,胸腺瘤是怎么引起的1,胸腺癌发病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是患病高危人群 胸腺癌是指的来源于细胞学恶性的胸腺上皮的肿瘤。与侵袭性(同样具生物学恶性)的异常新生物但细胞学良性的胸腺瘤在临床行为上显著不同。发生率: 男性=女性; 一般发生在40-60岁; 很少小于20岁。 2,胸腺瘤是怎么引起的 什么原因导致胸腺瘤术后胸痛 胸腺瘤起源于胸腺上皮,但不包括起源于生殖细胞、淋巴细胞、神经内分泌细胞及脂肪组织的肿瘤。绝大多数胸腺瘤位于前纵隔,附着于心包,与纵隔内大血管关系密切,少数发生在纵隔以外部位,如胸膜、心膈角、肺实质内、肺门或颈部。术后胸痛,主要是伤口的原因,可服用Rh2加速恢复,预防并发症,增强患者体质。来之 山东省立医院 胸外科 李军 副主任医师回答:juti具体看ct片子,可能手术,可能放疗 3,胸腺瘤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你好朋友别担心,这种情况建议您最好注意饮食,不要上火的啊胸腺瘤属于获得性自身全身免疫疾病,起源于胸腺上皮细胞或淋巴细胞的胸腺肿瘤最为常见,重肌无力症是胸腺瘤的常见并发症,目前认为重症肌无力是一自家免疫性疾病,主要因胸腺受某种刺激发生突变,不能控制某些禁忌细胞株而任其分化增殖,对自身成分(横纹肌)发生免疫反应,出现肌无力。 目前治疗的方式:完全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胸壁仅需3个小口,创伤小,恢复快,手术安全。希望我的回答给您带来帮助,祝您健康。 4,什么原因才会长胸腺瘤 多数胸腺瘤呈膨胀性生长,有完整包膜,即使瘤体较大,也容易完整切除,30%~60%的胸腺瘤呈浸润性生长,可直接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如纵隔胸膜,心包,肺,大血管及神经,向颈部延伸侵及甲状腺,向下通过主动脉裂孔播散到膈下肝,肾及腹腔血管周围,胸腺瘤的淋巴道转移相对较少,可能受累的淋巴结依次是纵隔淋巴结,肺门淋巴结,颈部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腋窝淋巴结,肝门和肠系膜淋巴结等,血行转移更为少见,转移的靶器官和组织依次为肺,肝,骨,肾,脑,脾,肾上腺,乳腺和卵巢等。期待看到有用的回答! 5,男22岁 胸腺瘤 诱发胸腺瘤的病因病理是什么 胸腺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是淋巴系统的一部分,其功能是将部分淋巴细胞分化成T淋巴细胞。胸腺和人体其他器官一样,可发生良性或恶性肿瘤,最常见的是胸腺瘤,其他肿瘤或类肿瘤疾病还有:胸腺癌、胸腺囊肿、胸腺脂肪瘤、胸腺增生等。纵隔疾患:胸腺瘤-问答:心包胸腺瘤-胸外科:胸腺瘤症状及治疗-问答:侵袭性胸腺瘤-恶性胸腺瘤和肺癌有什么区别?外科-手术切除率与肿瘤大小的关系。一般讲,肿瘤愈大切除率愈低,这与肿瘤外科一般结论一致,但是肿瘤大小不是手术可切除的惟一指标。有时大的能切除,而较小的肿瘤不能切除。因之除肿瘤大小以外,肿瘤是否外侵,特别是侵犯周围血管,如上腔静脉、无名静脉、主动脉的严重程度极大地影响手术切除率。当肿瘤包绕血管生长,呈冻结状态,即使中等大小的肿瘤,有时亦不能完整切除。 6,胸腺瘤是怎么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起源于胸腺上皮细胞或淋巴细胞的胸腺肿瘤最为常见,占胸腺肿瘤的95%,在整个纵隔肿瘤中排次第1~3位。绝大多数胸腺瘤在组织细胞学上呈良性表现,但其中一部分在生物学行为上呈侵袭性生长,属于恶性胸腺瘤。恶性胸腺瘤还包括胸腺癌,即组织细胞学表现呈典型的恶性特征.(二)发病机制多数胸腺瘤呈膨胀性生长,有完整包膜,即使瘤体较大,也容易完整切除。30%~60%的胸腺瘤呈浸润性生长。可直接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如纵隔胸膜、心包、肺、大血管及神经,向颈部延伸侵及甲状腺,向下通过主动脉裂孔播散到膈下肝、肾及腹腔血管周围。胸腺瘤的淋巴道转移相对较少,可能受累的淋巴结依次是纵隔淋巴结、肺门淋巴结、颈部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腋窝淋巴结、肝门和肠系膜淋巴结等。血行转移更为少见,转移的靶器官和组织依次为肺、肝、骨、肾、脑、脾、肾上腺、乳腺和卵巢等。病理特征:所有胸腺瘤均起源于胸腺上皮细胞。仅有4%的胸腺瘤是由单一的胸腺上皮细胞组成,绝大多数胸腺瘤是胸腺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混合组成的。1.肉眼检查胸腺瘤的体积变化不一,可1.5~25cm,以5~8cm多见。重量为10~1750g,通常在20~200g为多。颜色为深褐色或灰红色,外形多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表面常为结节状,良性者包膜完整,与周围无粘连。恶性者浸润性生长,包膜不完整,表面粗糙,可累及胸膜、心包、大血管。肿瘤质地软,半数以上包膜外附有残存退化胸腺脂肪组织。肿瘤肿瘤多数为实质性,切面为分叶状,有明显的灰白色纤维组织间隔。切面灰红色或灰白色,呈粗或细颗粒状,常伴有出血或囊性变。囊的大小不等,由0.2cm之微囊到直径10cm左右的大囊,甚至瘤体的大部分为囊变者也不少见。一般囊壁薄而光滑,内含清液或血性液。可经常见到各种退行性变。如出血、钙化和囊性变等。除了整个胸腺组织已被胸腺瘤组织所取代外,绝大多数胸腺瘤与正常胸腺组织相接壤。2.镜下结构Victor和Thomas研究证明,所有胸腺瘤均衍生于胸腺上皮细胞,其上皮成分可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来确认(表1)。Lewis等建议对胸腺瘤作如下划分:①上皮细胞型胸腺瘤即上皮细胞占肿瘤细胞总数的66%以上;②淋巴细胞型胸腺瘤即淋巴细胞占肿瘤细胞总数的66%以上;③均不符合上述两种类型肿瘤时划归混合型胸腺瘤;④肿瘤由变异的上皮细胞构成的划归纺锤形细胞型胸腺瘤。因此也有人称之为上皮细胞型的一个亚型。分类:国内多倾向于根据细胞形态的特点与相对数量比例分型,未作明确数量概念的划分,为下述4种类型。(1)上皮细胞型:占胸腺瘤的27%~34%。以上皮细胞为主组成。上皮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变化较复杂。有圆形、卵圆形或梭形,胞质淡而透亮为嗜伊红染色或嗜双色染色,细胞边界多不清楚。细胞核染色质均匀,核仁明显,其形态较为规则,核膜清晰。细胞有成群聚集的习性,排列呈片状、巢状、条索状、线网状、裂隙状或假菊形团等多种形态。血管较丰富,瘤细胞团被纤维组织所包绕,内有分散、数量不等的淋巴细胞。电镜下可见上皮细胞的张力原纤维和桥粒等特征。上皮细胞型胸腺瘤无恶性肿瘤的细胞学特性,仅有2%的上皮细胞型胸腺瘤发生非典型改变,呈多形性,核与胞质比例增加,核染色质深密,核仁可见少量分裂象,此型常见浸润性生长并偶见瘤内坏死区。(2)淋巴细胞型:占20%~27%。主要成分为淋巴细胞,淋巴细胞的体积较小,圆形,细胞核较大呈网状,核仁不清,发育成熟且没有非典型性表现。呈弥漫性增生或结节状增生,时见淋巴生发中心。小叶间隔多少不一,其中有散在或灶性、巢状的上皮细胞。常见哈氏小体和微小钙化。血管较丰富,瘤内有时可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明显增生。胸腺瘤中的淋巴细胞对单克隆和多克隆抗血清标记物的反应与正常胸腺组织中的淋巴细胞是一致的,没有恶变的征象。(3)混合型:占40%~55%。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大致相等,呈弥漫性混合或结节状混合,或两种细胞成分呈区域性分布,分界明显。常常在一个肿瘤的不同切面可见其细胞形态成分很不一致。间质中结缔组织可明显增生。(4)梭形细胞型:占2%~4%。不少学者认为其为上皮细胞的变异型。细胞和细胞核均呈梭形,排列紧密,有时呈漩涡状或栅栏状。血管较丰富。常与上皮细胞混杂存在,两者有移行关系。电镜下可见桥粒连接。胸腺瘤的病理组织类型与分期无直接关系。胸腺瘤的分期有多种方案,下述方案较简单实用。然而,梭形细胞型大多包膜内生长,而上皮细胞型易包膜外浸润生长,因此多数文献报道,上皮细胞型胸腺瘤以Ⅱ、Ⅲ期多见。胸腺瘤在各分期中所占的比例,多数文献报道:2/3的胸腺瘤为Ⅰ期,不到1/3的胸腺瘤为Ⅱ~Ⅲ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