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篇文章
31108人浏览
右脚的无名指对应人体的肝脏、胆囊、耳朵。脚无名指对应足少阳胆经,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共四十四个穴位。而足少阳胆经起于眼部目外眦处,然后经过头部侧方、颈部侧方,到达腋下,循行于胸部侧方胁肋部,下行环绕阴器(约在会阴部),再沿大腿外侧正中线下行至足背第四趾外侧。
足少阳胆经,可疏调气机升降、调节脏腑功能,对胸闷不舒、头昏胀痛,以及气血瘀滞所致的颈部或肩部等部位关节活动不利、酸麻疼痛等症状有作用。中医临床可用于治疗头、目、耳、喉疾病,神志不清,热病及其经络循行位置的其他病证。有口苦口臭、眼花、登革热、头痛、颚痛、目外眦痛、缺盆部肿痛、腋下肿、胸、胁、股及下肢疼痛、足两侧发热等症状。
适当的对脚趾处进行按摩,对身体各个脏腑都能起到养护作用。但脚无名指部位若出现不适症状后,建议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切忌自行按摩针刺,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安宫牛黄丸是一种传统的中成药,主要用于清热解毒、镇惊开窍、凉血化痰、缓解高热症状、安神定志等功效,如有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治疗。
1、清热解毒:安宫牛黄丸中的成分如黄连、黄芩、黄柏等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适用于因热毒所致的中风症状,如高热、神昏谵语等。这些症状通常与热邪内扰有关,通过清热解毒可以减轻症状,恢复身体的平衡。
2、镇惊开窍:安宫牛黄丸中的牛黄、冰片、麝香等成分具有镇惊开窍的功效,适用于因热邪闭阻心窍所致的神志不清、昏迷不醒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表现为意识模糊、反应迟钝等,通过镇惊开窍可以促进神志的恢复。
3、凉血化痰:安宫牛黄丸中的成分如栀子、郁金等具有凉血化痰的作用,适用于因热邪所致的痰热壅盛,如咳嗽、痰黄稠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与热邪内蕴、痰湿阻滞有关,通过凉血化痰可以减轻症状,促进痰湿的排出。
4、缓解高热症状:当人体受到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侵袭,导致体温升高,出现高热症状时,安宫牛黄丸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帮助缓解高热症状,降低体温。
5、安神定志:安宫牛黄丸中的成分如牛黄、麝香等具有安神定志的作用,适用于因心神不宁所致的失眠、心悸、焦虑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与心神不安、气血不畅有关,通过安神定志可以缓解症状,恢复心神的安宁。
在使用安宫牛黄丸期间,应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和药物效果,注意观察身体的变化。如果出现异常症状,如头晕、恶心、呕吐等,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
菖蒲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镇静安神、开窍醒神、祛风湿、消肿止痛和化痰开窍。具体用药还需在医嘱下进行,以确保用药安全及疗效。
1.镇静安神:菖蒲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失眠和焦虑。这种情况下,菖蒲可以缓解精神紧张,促进睡眠。
2.开窍醒神:菖蒲有开窍醒神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痴呆、神志不清等症状。对此,菖蒲有助于改善记忆力,提高认知功能。
3.祛风湿:菖蒲具有祛风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风湿痹痛。使用菖蒲能够缓解关节疼痛和炎症。
4.消肿止痛:菖蒲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在这种情况下,菖蒲可以减少肿胀,缓解疼痛。
5.化痰开窍:菖蒲有化痰开窍的功效,适用于痰湿阻滞引起的咳嗽、气喘。对此,菖蒲有助于化痰止咳,改善呼吸道症状。
菖蒲具有多种功效。为了充分发挥其药效,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脓毒症主要是由于各种病原菌感染引起,比如细菌、真菌和其他非典型病原菌感染引起。大部分患者是发生在严重疾病后或是严重的外伤,如重症烧伤、多发伤,以及外科手术后或慢性疾病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脓毒症的临床表现,有严重的发热、气急、神志改变等,治疗通常需根据情况的不同采取针对性的液体复苏、抗感染、对症治疗等。具体介绍如下:
一、脓毒症的临床表现
1、发热:脓毒症是由于各种感染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大多起病较急,突然发热或先有畏寒或寒战,继之高热,严重的会引起出冷汗。部分体弱、重症、营养不良或婴幼儿、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可无明显发热,甚至体温不升、低体温的现象。
2、气急:脓毒症是对感染反应失调导致的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往往累及多个脏器,可发展成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除了高热外,还会出现心率加快,心率大于90次/分,气促,喘促气急、脉搏细速等。
3、神志改变:脓毒症如果伴随着其导致的低血压时,患者还会出现意识障碍,例如神志不清、反应迟钝,可能会出现淡漠、嗜睡、兴奋、昏迷、烦躁、谵妄等神志的改变,组织灌注不良甚至出现休克症状,需要引起注意。
总之,重症脓毒症患者合并器官功能障碍,可出现消化、呼吸、泌尿、心血管等系统功能异常。严重的脓毒症出现了急性器官功能不全,特别是会造成脑部的功能障碍,有可能引起急性的意识状态改变。
二、脓毒症的治疗
1、液体复苏:对于脓毒症的治疗建议给予液体复苏,对于出现低血压或者休克的人群,需要给予充足的液体帮助扩充血容量,如遵医嘱使用聚明胶肽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等。
2、抗感染治疗:针对脓毒症出现的具体原因,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有抗真菌感染的药物,例如氟康唑注射液、伏立康唑注射液、伊曲康唑注射液等静脉滴注治疗。抗细菌感染的常用药物,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哌拉西林钠注射液、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等。具体用药需遵医嘱。
3、对症治疗:对于出现高血糖的患者,建议遵医嘱用胰岛素治疗以控制血糖。若是出现烦躁、谵妄等症状,可遵医嘱采用氟哌啶醇注射液、奥氮平注射液、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等药物进行治疗。
除上述治疗方法外,对于有明确外科感染病灶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引流或者切除坏死物质。总之,患者需要及时就诊,根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有效的诊疗措施,以免延误病情。
发烧在医学上通常指发热,3个月以下的宝宝只要出现发热的症状,应该及时就医;3个月以上的宝宝如果反复发热3天也需要去医院。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宝宝如果出现了高烧并且有意识水平下降、呼吸急促、神志不清的状态时,也应立即就医。在小儿常见病中,根据发热现象并伴有以下症状时,可大体判断所患的疾病:
1、受凉后发热,并出现鼻塞、喉痛及喷嚏症状者,多属于感冒。
2、感冒发热之后咳嗽,吐粘液样痰,为急性并发的支气管炎的表现。
3、急期发热、咳嗽、气促、吐铁锈色的痰,经医院查血发现白细胞增高,这是小儿肺炎的表现,X线或肺CT可确诊。
4、发热伴有剧烈头痛、呕吐、或兼有颈项强直,多为流行性脑膜炎。
5、发热伴有喉痛、扁桃腺及咽部有白膜形成而不易除去,为白喉的表现。
6、发热伴有皮疹出现,所属于传染病。
7、发热而无身体具体部位症状,全身中毒症状表现较重者,要考虑到败血症。
8、发热伴有乏力、恶心、呕吐,有轻微腹痛或不显著,肝脾肿大,小便深黄,白眼珠发黄,是传染性肝炎症状的表现。
9、持续发热,夜晚盗汗,应考虑结核病。
如果宝宝持续发热,经物理降温后不缓解,应立即就医,避免上述疾病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