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3篇文章
82352人浏览
麻雀,又叫家雀,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属小型鸟类。以肉入药,味甘,性温,归肾、膀胱经。麻雀具有补益肝肾、预防感冒、止涩固脱的作用,冬天食用尤佳。
1、补益肝肾:麻雀肉营养价值很高,对于肝肾不足而导致的腰膝酸软、耳鸣、手足不温、滑精早泄的患者来说,以麻雀肉为药方可以很好缓解上述症状。
2、预防感冒: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来说,麻雀肉含有氨基酸、蛋白质等物质,食用后可以补充营养,促进机体新陈代谢,从而加强免疫力,达到预防感冒的目的。
3、止涩固脱:麻雀肉还可以用于治疗脱肛、女性血崩带下等,对于泄泻患者来说,麻雀肉还可以调节肠道菌群从而止涩。
适宜人群:体质虚弱者,肝肾不足者
禁忌人群:阴虚火旺者、阳强易举者
不宜同食名称:牛羊肉
不宜同食原因解释:牛羊肉性温,三者同吃,容易火旺伤津
食用方法的名称1:临床药用
具体食用方法内容1:在中医大夫的辨证论治之后,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配伍其他药物使用
食用方法的名称2:煲汤
具体食用方法内容2:将麻雀去毛,内脏收拾好,开水焯一下,捞出洗净。再放一些调料品,如盐、料酒、花椒水、姜、葱等与麻雀肉一同放入锅中,煮至麻雀肉熟烂。
黄芪,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其功效与作用广泛而深远,具体体现在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等。
1、健脾补中:黄芪能够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还能增强体力,改善气虚乏力的状态,使人精力充沛。
2、升阳举陷:黄芪具有升举阳气的功效,能够治疗中气下陷引起的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脏器下垂类疾病。通过提升体内阳气,增强脏器的升提功能,从而恢复脏器的正常位置。
3、益卫固表:黄芪能够增强人体的防御能力,即卫气,使人体能够抵御外邪的侵袭。同时,还能固护肌表,防止汗液过度流失,对于治疗气虚自汗、盗汗等症状有显著效果。
4、利尿:黄芪具有一定的利尿作用,能够增加尿量,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毒素,对于治疗水肿、尿少等症状有一定帮助。但需要注意的是,黄芪的利尿作用相对较弱,一般需与其他利尿药物配伍使用。
5、托毒生肌:黄芪能够促进疮疡的愈合和肌肉的生长,对于治疗疮疡久溃不愈、痈疽难溃难腐等症状有显著效果。能够增强机体的排毒能力,促进坏死组织的排出和新鲜组织的生长。
使用黄芪时应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根据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合理使用。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把尿能够教导或诱导孩子排尿,但是在孩子一岁之前,尽量不要给孩子把尿,一般一岁以后的孩子适合把尿。
一岁之前的孩子,尿道括约肌发育不是很完善,神经发育也不健全,不能够自主排尿,此时把尿其实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无法训练宝宝自主排尿,而且若长时间给孩子把尿,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脱肛、肛裂等症状,因此在孩子一岁之前可以使用纸尿裤或尿布,并且要勤更换,否则有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尿布疹、尿道炎等。在孩子一岁以后,尿道括约肌逐渐发育完善,神经也逐渐发育健全,可以给孩子把尿进行排尿训练,在给孩子把尿的时候也可以有一些诱导讯号,例如水声或嘘嘘声。
家长平时可以观察孩子的排尿反应,一般在孩子排尿时会出现腿部扭动、哼哼唧唧等症状,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可以及时给孩子把尿。
黄芪,味甘性温,归肺、脾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补气药,其主要功效包括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等。黄芪主治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等病症,同时也适用于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有气虚表现的疾病。
1、补气升阳:黄芪善于补益脾气,升举中阳,尤其适用于脾虚中气下陷所致的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症状。同时,黄芪还能补气生血、摄血、温中、除热,适用于气血两虚证、气不摄血证等多种病症。
2、固表止汗:黄芪能够补脾肺,温分肉,固表止汗,对脾肺气虚、自汗、盗汗等症状有显著疗效。通过增强卫气功能,黄芪能够巩固体表,防止汗液无故流失。
3、利水消肿:黄芪具有利水消肿的功效,对于气虚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有良好疗效。通过补脾益气治本,黄芪能够增强机体的水液代谢能力,从而消除水肿。
4、生津养血:黄芪能够补气生血,对于劳倦内伤、气亏血虚等症状有显著的改善作用。通过补气,黄芪能够促进血液的生成和循环,从而缓解血虚引起的各种症状。
5、行滞通痹:黄芪具有补气行滞的功效,对于气虚血滞、风湿痹痛等症状有良好的疗效。通过增强气血的运行能力,黄芪能够缓解因气滞血瘀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综上所述,黄芪作为一种中药材,其功效作用广泛且深入。黄芪能够有效地治疗多种因气虚引起的病症。同时,黄芪的使用也需要注意适量和禁忌人群以确保安全有效。
没有最笨找穴位方法,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取穴位治疗疾病。而准确取穴是针灸达到气至效果的基本保证。临床上,对于承山穴的取穴方法,有标准定位与简便取穴两种,具体如下:
1、标准定位: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2、简便取穴方法:伸直小腿,或踮起脚尖,腓肠肌收缩后形成的“人”字形分叉的交点处便是承山穴。
承山穴是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具有舒筋活络,温经散寒,缓解止痛,健脾理气,化瘀止血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多种疾病,例如肛肠科疾病,脱肛、痔疮等;神经系统疾病,小儿惊风、坐骨神经痛等;运动系统疾病,下肢瘫痪,腰肌劳损,腓肠肌痉挛等;另外对落枕可能也有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