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篇文章
37323人浏览
早产儿感染一般分为宫内感染、产时感染和产后感染。具体介绍如下:
1、宫内感染:宫内感染的原因是细菌通过血流进入到胎盘,感染胎儿、胎膜引起的感染。肺炎链球菌会引起菌血症,也可称为肺炎链球菌败血症。孕妇如果有菌血症,细菌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血循环而感染胎儿。孕妇若存在泌尿系统感染,若不加以控制,泌尿系统感染可能诱发宫内感染,增加孕妇早产、羊水污染等。
2、产时感染:比如早产儿在宫内或分娩过程中将羊水吸入呼吸道和肺内,引起化学性和机械性刺激而引起的肺部吸入性炎症。
3、产后感染:通常将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孩子称为早产儿或者未成熟儿。早产儿由于先天发育不足,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特别是肺、胃肠道、神经中枢及免疫系统,使得早产儿的体质相对比较差,更容易导致感染。早产儿常见的感染疾病包括鹅口疮、口炎、吸入性肺炎、感染性肺炎、急性胃肠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等疾病。
由于早产儿身体的免疫功能还不完善,所以比较容易出现口腔感染、呼吸系统感染、消化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中枢系统感染、心血管系统感染、血液感染等等疾病。如果早产儿发生感染,会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应及时带早产儿到医院就诊做相应的治疗措施。
舌头上长个小包可能是由于创伤所致的血泡,也可能是由于感染或上火所致,具体如下:
1、创伤性黏膜血泡:多数常为仓促进食、咀嚼大块食物所导致的黏膜下血疱,也可因外力挫伤或误咬舌颊黏膜造成,加上唾液少也会出现血泡。血泡较大未破者,可及时就医,通过无菌注射器穿刺吸出内容物,血泡已破裂时可擦涂消炎止痛药来缓解,比如西瓜霜等。
2、感染:口内起泡,有霉菌感染、病毒感染。霉菌感染者称为阿弗他口炎,病毒感染引起者称为口腔炎,多种维生素缺乏也可引起口唇和口腔黏膜的改变。可服用抗霉菌药物、抗病毒药物,比如甲硝唑片、奥硝唑片;另外,胸腺五肽、维生素B族、维C等药物可能对此病也有效。
3、上火:一般中医认为舌头上长个小包属胃火炽盛,治疗应清泻胃火,方用清胃散、泻黄散、荆防败毒散加减治疗。
小月龄宝宝吐口水泡泡,可能是由于吞咽功能发差、呼吸道感染、口腔溃疡等原因导致的。最好先去医院就诊,结合宝宝所出现症状,以及相关项目检查结果,明确具体病因后,谨遵医嘱,对因治疗,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1、吞咽功能发育差:一般对于2~4个月的宝宝,唾液分泌量比较多,但是由于吞咽功能发育比较差,很容易出现吐口水泡泡现象。随着宝宝各项发育逐渐完善,如果没有其他异常现象,比如精神差、不吃奶等,属于正常现象,不需要特别处理。
2、呼吸道感染:由于小月龄宝宝气的比较短,很容易患有呼吸道感染,尤其是肺炎,多会出现吐口水泡泡现象,但同时会伴有鼻塞、流鼻涕、食欲下降、咳嗽等症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罗红霉素颗粒、头孢克肟颗粒等。
3、口腔溃疡:对于患有口腔溃疡宝宝,多是由于感染病毒、细菌等病原菌以后所引起的,有可能会引起流口水量增多现象,所以有些宝宝会出现口水有泡泡现象。建议多注意口腔不卫生,多喝水,注意营养物质的均衡性摄入,多可以改善症状,但有时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开喉剑喷雾剂、西瓜霜喷雾剂、口炎清颗粒等治疗。
4、出牙:有些宝宝在出牙时也会刺激口腔,使唾液分泌旺盛,表现为宝宝吐口水泡泡现象。出牙属于正常现象,建议多注意口腔卫生,不需要进行其他特殊治疗。
治疗口腔溃疡一般可通过蘸取六神丸粉、日常的调理以及药物等方法,具体如下:
1、可将六神丸碾碎成粉,来用细长棉签沾上六神丸液敷于患处,餐前使用药物为宜,可起到止痛的效果。
2、口腔溃疡发生后,若不治疗,经过7~10天通常也可能会自行愈合,但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增强机体健康,防止继发感染,导致口腔溃疡反复发作;也可以多吃蔬菜,保证每日大便顺畅;如果过度紧张、劳累、失眠,要适当调节生活节奏,使精神放松、愉快,都可以对减少口腔溃疡的复发次数有帮助。
3、溃疡局部可以用洗必泰漱口液含漱,以防止继发感染,然后再使用养阴生肌散、溃疡散、口腔炎喷雾剂或溃疡软膏,可任选一种;亦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比如口服口炎清颗粒,注射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如转移因子、胸腺肽等。这些药物可用于溃疡发作频繁,间歇期短的人,用以调节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发作减轻或防止复发。
下嘴唇内侧白色皱巴巴可能考虑是念珠菌性口炎或口腔白斑病,治疗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分析如下:
1、念珠菌性口炎:念珠菌性口炎一般好发于新生儿,损害区会出现黏膜充血,有散在的白色的柔软斑点,如针头大小,不久后相互融合呈白色或蓝白色的丝绒状斑片,可继续扩大。早期黏膜餐充血比较严重,而陈旧的病损黏膜充血消退,白色斑片带有黄色,有时可能会伴有轻度发热,全身反应一般较轻。
一般以局部治疗为主,可用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口腔,以及使用龙胆紫溶液和氯己定来涂抹,阻止白色念珠菌生长和繁殖;全身可应用抗真菌药物,如酮康唑、伊曲康唑等进行治疗。
2、口腔白斑病:口腔白斑病是指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斑块,是一种癌前病变,一般无自觉症状,患者可能只会感觉局部有粗糙发涩的感觉;白色斑块较周围的黏膜硬,可能会发生溃烂,溃烂后可出现刺激痛或自发痛。
一般可利用维A酸乳膏进行局部涂抹,戒烟戒酒,不咀嚼槟榔,少吃烫、辣的食物。由于口腔白斑是癌前病变,所以需要定期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