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动静脉瘘到底是什么病严不严重会不会有事前几天
病情分析: 简单的说就是动脉血经非常渠道流进了静脉里。危害主要是心脏及毛细血管微循环。动脉血还没流到毛细血管就直接流到了静脉里,长期后会使组织缺血;总外周阻力降低,血压下降,且使心搏代偿增加,回心血量超过心脏负荷而产生心力衰竭。意见建议:如果确诊,建议早期手术治疗。
2,动静脉瘘是什么病
动脉与静脉本是不直接相通的,动静脉瘘是指 动静脉之间存在异常通道,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之分,后天主要以外伤原因为主。至于楼上说的那种是肾内科的一种常规操作,目的是为了方便透析的,叫动静脉造瘘术,手术部位常在腕关节1、肺动静脉瘘主要病理变化及临床特征, (1)病理改变, 肺动静脉瘘主要病理变化是肺内动静脉血管之间直接连通,分隔动脉和静脉丛的血管隔发育不完全或肺末梢毛细血管神经缺陷,形成动静脉之间短路,短路血管受动脉压力负荷的作用逐渐扩张,形成囊瘘,肺动脉低氧血通过瘘道不经氧合直接回流左心进入体循环 。有文献报道 ,当分流量大于25 %时患儿出现乏力,活动后气短,头晕乏氧等症状。如果分流量大及病史长者可出现紫绀,杵状指/ 趾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压积增高,hb 增高。血液粘稠度增加,易形成肺血管内小血栓脱落可产生脑血栓或脑脓肿。pavf 破裂或栓子累及支气管壁可出现糜烂后导致咯血和血胸。本病多单发,多发者占5 %~10 % ,可发生在肺组织的任何部位。但半数以上发生在右下肺叶,术中多能看到脏层胸膜包盖的囊性隆起,或囊球样变化。, (2)主要临床表现, ①本病多见于青年,分流量小者可无症状,仅在肺部x线检查时发现。分流量大者可出现活动后呼吸急促、紫绀,但多在儿童期出现,偶见於新生儿。多数病人从儿童期有紫绀,随年龄增长逐渐加重并有呼吸困难;, ②25%患者有惊厥、
共济失调、复视等神经症状;, ③35%~50%患者具有家族性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状,如鼻衄、咯血、血尿、
消化道出血;, ④肺动静脉瘘破裂时,患者可出现胸痛并有血胸;, ⑤若瘘较大,于瘘所在部位可听到收缩期或连续性杂音;, ⑥ x光胸片特征性表现是在一侧或双侧肺野中见有大小不等的、一个或多个圆形影,而心影大小正常;肺部ct检查可见受累肺动静脉扩张,延长、扭曲。, ⑦右心导管显示动脉血氧饱合度降低,选择性肺动脉造影可显示肺动静脉瘘较正常肺静脉系统显影早,肺血管造影剂排空延迟,左房早期显影的病理改变。, 2、肺动静脉瘘的诊断, 对此病的诊治要重视病史及体检,患儿有无鼻衄和四肢、颜面及背部毛细血管扩张,有无脑缺血的病史。文献报道 50 %以上肺动静脉瘘病人可合并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也有报导说先天性肺动静脉瘘有家族性。本病的术前检查方法很多:心脏超声监测nahco3 静脉造影方法简单、诊断可靠,普通x 线胸片大多数正常,囊状pavf 病例可发现单个或多个不透光阴影。强化ct 和mr 检查可确定病变部位,肺血管造影是最可靠的确诊方法,能够证实动脉血运来源为肺动脉,少数也可来自体循环。弥漫性肺内动静脉瘘无典型的x线征象,临床上并不少见。肺动静脉瘘较正常肺静脉系统显影早,肺血管造影剂排空延迟,左房早期显影的病理改变。动静脉内瘘,是一种安全且能为血液透析患者提供长期使用的永久性血管通路,一个理想的动静脉内瘘要求能够提供足够的血流量,不至于动脉瘤和血栓形成,位置表浅又不至于影响病人的正常活动,安全可靠,可长期使用。但术后的观察护理和处理对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如果护理措施不当或观察不及时可造成内瘘手术失败。现就我科一例动静脉内瘘术后皮下血肿行切开减压术抢救成功的经验总结如下。病例资料患者男性,74岁,主因发现
肾功能不全半年余,进食减少10余天,为进一步治疗入院,查血常规wbc7.3×109/L,Ne85.8%,Rbc3.15×1012/L,Hb94.8g/L,血小板150×109/L,血BUN27.3mmol/L,Cr427μmol/L。入院诊断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行血液透析等治疗,为建立永久性血管通路,行左上肢前臂桡动脉一头静脉侧侧吻合,术中顺利,听诊静脉端血管杂音清晰,术后左上肢制动并抬高患肢,给予消炎、扩容、抗凝、解痉等治疗,密切观察伤口渗血渗液等情况,并听诊血管杂音。2小时后伤口渗血渗液,给予换药一次,听诊血管杂音微弱,4小时后仍有渗血渗液,打开敷料伤口局部发现5cm×5cm大小皮下血肿,听诊血管杂音消失,考虑为血肿压迫所致,立即行切开探查减压术,可见积血喷出,皮下少量渗血,吻合口近端皮肤可闻及血管杂音,表示吻合口处无血栓形成,给于皮下止血,创口无渗血,放置引流条,缝合包扎伤口,血管杂音清晰可闻。讨论大多数
慢性肾衰竭患者伴有凝血障碍及出血倾向,多表现为皮肤粘膜出血,原因较为复杂。动静脉内瘘手术的创伤,以及术后肝素盐水的应用,皮下可有少量渗血渗液,如果加压出血用力不当,可导致内瘘闭塞或出血。所以,术后要密切观察切口渗血渗液情况,并听诊血管杂音,发现异常及时与手术医生联系及时处理。护理1.动静脉内瘘术后要密切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15~30分钟听诊血管杂音一次,并建立动静脉内瘘术后护理观察表,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如果渗血渗液明显,立即更换敷料,及时和手术医生联系进行处理。2.向病人讲解有关内瘘术后护理知识,教会患者判断内瘘是否通畅的方法,即触摸术侧的静脉感到震颤或听到血管杂音则提示通畅。3.术后5~7天应保持术侧肢体干净,避免潮湿,不要随意去除敷料,以免
伤口感染。4.动静脉内瘘术后患肢制动并抬高,勿用力受压,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水肿。造瘘侧肢体适当做握拳动作及腕关节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本例患者术后有用力因素存在。护理上要注意对老年或行动不方便患者给予必要的生活帮助,避免内瘘侧肢体用力,防止渗血渗液,必要时卧床休息。5.包扎伤口敷料不可过紧,避免内瘘受压,术后早期应穿宽松内衣,内瘘侧肢体禁测血压或穿刺抽血,以免血肿压迫内瘘造成闭塞。6.术后遵医嘱给予解痉、扩容、抗凝等药物治疗并观察药物疗效。7.术后内瘘成熟需4~8周,为了让内瘘尽早成熟,通常在1~2周后伤口无渗血无感染愈合好的情况下做一些健瘘操。如每天用术侧手捏橡皮球3~4次,每次10分钟,也可以用手在吻合口上方轻压至静脉中度扩张为止,每次15~20分钟松开一次,每天可重复三次,均有助于内瘘成熟。总之,动静脉内瘘的成功建造,离不开医生精湛的技术和护士精心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