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的分期一般有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其临床表现一般有皮肤红斑、浆液性水疱、全层皮肤缺失、形成窦道等。出现压疮后应及时就医治疗。

1.Ⅰ期压疮:

临床表现:皮肤完整,但出现指压不变色的红斑,局部可有疼痛、发硬、表面柔软、皮温变化如发凉或发热等症状。深色皮肤患者可能不易察觉明显苍白,但颜色可能与周围皮肤不同。

特点:此期压疮可逆,通过适当改变姿势、避免压迫及局部按摩等措施可缓解。

2.Ⅱ期压疮

临床表现:部分皮肤缺损,形成浅表性溃疡或水疱,创面呈粉红色,无腐肉。也可表现为完整的或破损的浆液性水疱。

特点:此期压疮需加强皮肤护理,防止水疱破溃及感染

3.Ⅲ期压疮

临床表现:全层皮肤缺失,可见皮下脂肪组织,但骨骼、肌腱、肌肉并未外露。可能有腐肉存在,但不遮蔽组织损伤的深度。

特点:此期压疮需进行清创处理,促进伤口愈合,防止感染扩散。

4.Ⅳ期压疮

临床表现:全层皮肤及皮下组织缺失,伴有骨骼、肌腱和肌肉的暴露。创面基底某些区域可有腐肉和焦痂覆盖,通常会有窦道形成。

特点:此期压疮治疗较为棘手,需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清创、抗感染、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等。

对于长期卧床或行动不便的患者,应定期翻身、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加强营养支持等,以预防压疮的发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