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脚筋疼,可能是和脚部受凉、缺钙、肌肉损伤、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等原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在医生指导下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具体分析如下:

1、脚部受凉:如果老年人日常没有做好脚部的保暖工作,寒冷对脚部进行刺激后,可能会影响脚部的血液循环,出现痉挛疼痛等。需要根据季节变化进行脚部保暖,每天晚上可以使用40~43℃的温水进行泡脚,时间可以控制在15~30分钟,以此改善症状。

2、缺钙:如果老年人钙流失比较多,但日常没有及时补钙,血钙浓度比较低时,可能会导致局部肌肉痉挛、四肢无力等。日常可以多吃一些含钙丰富的食物,如豆制品、瘦肉、牛奶等。必要时可遵医嘱通过醋酸钙颗粒、乳酸钙颗粒、牡蛎碳酸钙颗粒等药物治疗。

3、肌肉损伤:如果老年人没有做好脚部的保暖工作,可能会因为磕碰、撞击等导致脚部肌肉出现损伤,从而出现红肿、疼痛等。可以通过冷敷、热敷进行治疗,24小时内可以使用干毛巾裹住冰块对局部进行冷敷,14小时后可以使用33~45℃的热毛巾进行热敷,冷敷和热敷的时间可控制在15~20分钟,每日可多次进行。

4、类风湿关节炎:疾病属于一种自身免疫病,主要是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会出现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症状。可以遵医嘱通过双氯芬酸钠片、布洛芬片、甲氨蝶呤片等进行抗炎镇痛、抗风湿等治疗。必要时需要通过手术治疗,如关节镜滑膜切除术。

5、痛风:痛风是因血尿酸水平过高,导致尿酸沉积在关节,引起关节出现红、肿、热、痛,严重时会影响关节正常活动。可遵医嘱通过秋水仙碱片、丙磺舒片、苯溴马隆片等药物进行抑制尿酸、促进尿酸排泄等治疗。患者还需要对饮食作出调整,要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海鲜、动物内脏、肉汤等,以免诱发疾病发作。

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需要积极配合医生,建议私自改变医生的治疗方案,以免影响疾病控制。同时也要注意多休息,不建议进行剧烈运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