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底板一走路就筋疼,一般是鞋子不合脚、肌肉或肌腱拉伤、骨刺、足底筋膜炎、跟腱炎等原因引起。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鞋子不合脚:如果鞋子过小、过紧或者鞋底过硬,可能会导致脚部受到挤压或摩擦,引发疼痛。及时脱掉不合脚的鞋子,然后更换舒适的鞋袜,能够减少对脚部的摩擦,在休息后可以使症状得到改善。还可通过泡脚的方法改善,能够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也可以缓解不适症状。

2、肌肉或肌腱拉伤:运动过程中,如跑步、跳跃等动作,需要脚后跟周围的肌肉群参与,如腓肠肌、比目鱼肌等。如果运动前未进行充分的热身,或运动强度突然增加,肌肉无法适应,就可能导致肌肉或肌腱拉伤。拉伤后,局部会出现炎症反应,引起疼痛。将冰块包在毛巾里,敷在受伤处,每次持续10-20分钟,每天可重复敷数次。冰敷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可在医生建议下使用扶他林软膏、巴布膏、洛索洛芬钠凝胶膏等膏药进行治疗。

3、骨刺:骨刺是骨骼的一种异常增生,多发生于跟骨。运动时,特别是进行高冲击力的运动如跑步、跳跃等,增生的骨质可能会刺激周围的软组织,引发疼痛。多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坐立,尽量少进行一些增加关节负荷的运动。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塞来昔布胶囊、依托考昔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药物抗炎止痛。

4、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是一条连接脚跟和脚趾的厚实纤维组织带,主要功能是吸收地面对足部的冲击力。长时间进行跑步、行走等活动,或者穿鞋底较硬的鞋子,都可能导致足底筋膜过度拉伸或受损,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疼痛。使用手指或按摩球等工具对足底进行按摩,可促进血液循环和缓解疼痛。可在医生嘱咐下使用艾瑞昔布片、洛索洛芬钠片、盐酸乙哌立松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5、跟腱炎:跟腱是小腿后侧的一块大肌腱,连接小腿肌肉和跟骨。过度使用或不当运动姿势都可能导致跟腱发炎。炎症反应会导致肌腱周围的组织肿胀和敏感,运动后疼痛加剧。可以使用热毛巾对患处进行热敷,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能够出现炎症吸收,从而缓解肿胀或疼痛。还可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片、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吲哚美辛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选择合适的鞋子、适量运动、适当进行足部肌肉锻炼、重视疼痛信号、注意饮食调理以及注意气候变化等方面。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