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8篇文章
35499人浏览
胎儿主动脉骑跨于室间隔上约百分之三十,通常是比较严重的,胎儿主动脉骑跨于室间可能会引起胎儿先天性心脏病。
胎儿主动脉骑跨属于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发病的原因与胎儿的血管发育有一定关系,最常见的是法洛四联症,出现法洛四联症,很容易导致肺动脉口狭窄,主动脉起胯,右心室肥大,导致室间隔缺损,因此如果发现胎儿主动脉骑跨的现象,应仔细观察胎儿心脏的发育是否有畸形,如果确诊是心脏发育畸形,要做产前诊断,评估心脏间隔与主动脉的发育情况,以及肺动脉出道是否有连接。
在做完产前检查以及评估之后,可以结合个人的情况以及胎儿发育,选择终止妊娠或者继续妊娠。如果继续妊娠,在分娩时也要注意在胎儿出生之后要及时转入小儿心脏科,可以根据胎儿的情况,在6个月之前做心脏矫正手术。
孕妇腿肿脚肿可能是生理性因素,病理性因素,比如低蛋白血症、高血压、其他因素(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双下肢静脉栓塞等)引起的,建议及时就医,查明原因遵医嘱处理。
一、生理性因素:怀孕后全身血流量增加,胎儿的重力压迫盆腔导致静脉回流受阻,从而可导致出现脚肿、腿肿;体内激素水平增多导致体内水钠潴留,也可能会出现脚肿,平时多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可以缓解脚肿、腿肿。
二、病理因素:
1、低蛋白血症:孕期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孕妇出现低蛋白血症时,可出现腿肿脚肿。如果营养不良导致的,饮食可以多吃蛋白质的食物,比如鸡蛋、牛奶、瘦肉等。
2、高血压:血压过高导致尿蛋白,出现肾脏受损,也可诱发腿肿脚肿;可给予硝苯地平、美托洛尔等药物降压。
3、其他因素:比如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双下肢静脉栓塞等,均可导致孕妇出现腿肿脚肿,需要进一步做检查对因治疗。
22周胎儿心脏内膜垫缺损可能是孕妇服用药物不当、接触放射性物质或者遗传原因导致的,在出生以后通过手术治疗。
1、孕妇服用药物不当:如果孕妇怀孕期间服用的药物不当,会产生副作用,导致胎儿发育异常,出现心脏内膜垫缺损,通过彩超检查可以看到胎儿心脏的发育情况。
2、接触放射性物质: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接触到放射性物质,可能会导致胎儿畸形,出现发育异常,心脏内膜垫缺损属于先天性心脏病,出生以后需要到医院通过手术治疗,通常治愈率是比较高的。
3、遗传原因:如果家族中有遗传性先天性心脏病,胎儿遗传的几率是比较高的,期间需要定期到医院做产检,查看胎儿的心脏发育情况,胎儿出生以后需要到医院做心脏彩超,查看心脏的发育情况。
胎心监护的评分为6分,这个结果是偏低的,提示有胎儿窘迫的可能,常见原因为宫缩、高血压、胎儿先天发育异常、胎盘功能不良、脐带受压等,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处置。
1、宫缩:在做胎心监护时发生频繁的宫缩,可能会影响检查结果。可卧床休息,待宫缩缓解后重新检查。
2、高血压:孕妇患高血压,全身小动脉痉挛,可能会影响对胎儿的营养供给,导致胎儿缺氧,胎心监护的评分就偏低,可能仅为6分。可遵医嘱应用拉贝洛尔片、氨氯地平片、尼群地平片等降压的药物,改善这种情况。
3、胎儿先天发育异常:如先天性心脏病、脑积水等,可能会影响胎儿在子宫腔内的状态,导致胎心率、胎动等指标异常,因此胎心监护结果也发生异常。通常需要做引产术。
4、胎盘功能不良:孕妇通过胎盘和脐带为胎儿输送营养,如果胎盘功能不良,如发生胎盘囊肿、前置胎盘等,孕妇的营养无法顺利输送给胎儿,可能会导致胎儿缺氧,影响胎心监护的结果。这种情况建议住院观察,监测胎心,判断后续的变化。
5、脐带受压:若脐带受压,管腔变窄,影响血液循环,就有可能会导致胎儿缺氧,出现胎心率增快、胎动异常等症状,从而使胎心监护的结果异常。可采取左侧卧位休息、吸氧等措施,纠正这种情况。
此外,还有可能是子宫肌瘤、子宫纵隔等原因引起的,为了避免发生危险,要及时就诊和治疗。
普通B超一般也可以看出胎儿是否畸形的,一般在怀孕11~13周6天以及20~24周做B超检查排畸,但是检查的结果有可能会受到胎儿的体位影响。
1、怀孕11~13周6天:这个时间阶段做B超检查,检查胎儿颈项透明层的厚度,其目的是初步筛查胎儿是否患唐氏综合征,如果检查结果大于3毫米,可能存在异常,需要进一步做羊水穿刺排除是否染色体异常。
2、怀孕20~24周:这个时间段主要是做三维或四维B超检查,排除胎儿是否有消化道畸形、神经管畸形、脑积水、脊柱裂、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等畸形疾病,但是在做检查的时候,有可能会受到胎儿的体位影响,如果胎儿体位不配合,孕妇可以适当走动,吃东西刺激胎儿活动,配合检查。
所以怀孕之后要根据不同的孕期遵医嘱做好各项检查,排除胎儿是否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