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6篇文章
97946人浏览
缺铁性贫血是指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贮存铁耗尽,出现红细胞内铁缺乏而引起的贫血。判断是否为缺铁性贫血,可以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进行分析。
1、临床症状:缺铁性贫血患者通常会出现乏力、头晕、头痛、耳鸣、眼花等症状,还会伴有皮肤干燥、毛发干枯等现象。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可能会出现心悸、气短、胸闷等症状;
2、实验室检查:一般可以通过血常规检查的方式进行诊断,通过观察血红蛋白的浓度以及红细胞的数量,能够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缺铁性贫血的情况。同时也可以配合医生进行骨髓穿刺检查,可以观察到骨髓中的造血细胞情况,从而辅助诊断缺铁性贫血;
3、其他:还可以通过铁代谢检查等方式进行辅助诊断,如果存在缺铁性贫血的情况,则会表现为血清总铁结合力降低、转铁蛋白饱和度增加等情况。
如果确诊为缺铁性贫血,则需要及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补铁药物进行治疗,比如琥珀酸亚铁片等。同时还需要多吃一些含铁量高的食物,比如动物肝脏、木耳等。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机体缺乏铁所致的贫血,适当补充铁可预防缺铁性贫血。患者可以通过饮食调理、药物治疗等措施预防缺铁性贫血,生活中应注意休息、防止感染,以及注意个人卫生等。
1、饮食调理:缺铁性贫血多由于铁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所致,患者可适当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如猪肝、瘦肉、海带、木耳等,可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还可适当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西红柿、柠檬、橙子等,有利于促进铁元素吸收,预防缺铁性贫血;
2、药物治疗:缺铁性贫血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预防或治疗,常用药物包括硫酸亚铁片、右旋糖酐铁口服溶液、葡萄糖酸亚铁糖浆等。注意避免自行用药或擅自增减药量,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3、注意休息:缺铁性贫血患者应注意休息,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早睡早起,避免过于劳累或剧烈运动,以免导致机体出现头晕、眼花等症状,引发摔倒;
4、注意感染:如果是孕妇或者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预防性使用硫酸亚铁片等药物,以免出现缺铁性贫血,影响胎儿发育以及自身健康;
5、注意个人卫生:日常应注意做好皮肤清洁,勤换洗衣物,保持皮肤的干净卫生。如果出现皮肤瘙痒等不适症状,应避免搔抓局部,以免出现皮肤破损,增加感染的风险,从而不利于身体健康。
临床上并没有明确数据表明患有缺铁性贫血的患者能活几年。如果患者的病情较轻,并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则可能不会影响寿命。
1.不影响寿命:缺铁性贫血通常是由于体内缺乏铁元素所引起的一种血液系统疾病,通常与不良饮食习惯、长期慢性失血等原因有关。在发病早期,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还可能会伴有皮肤苍白、眼花耳鸣等不适症状。如果患者及时发现并积极进行治疗,一般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此时并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的影响,也不会缩短生存时间。
2.影响寿命:但如果患者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比如重度贫血、心力衰竭等,甚至还会危及生命安全。建议患者需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补铁剂的方式进行改善,如右旋糖酐铁分散片、葡萄糖酸亚铁口服液等。同时还需要遵医嘱服用维生素C片辅助治疗,促进铁吸收。
,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合理膳食,适当吃富含铁的食物,比如动物肝脏、红枣等。另外还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及熬夜。若期间出现明显不适,还需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临床上可通过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
1、症状:缺铁性贫血患者常有乏力、头晕、耳鸣、眼花、心悸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出现皮肤干燥、毛发干枯等表现;
2、体征:患者可出现面色苍白、舌乳头萎缩、甲床变薄等体征,同时伴有肝脾肿大和淋巴结肿大;
3、实验室检查:通过实验室检查可以明确诊断。一般情况下,外周血涂片可见红细胞体积减小,平均红细胞容积(MCV)<8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27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加,骨髓增生活跃,粒系及巨核系均增生良好。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或显著减少,铁粒幼细胞
一旦确诊为缺铁性贫血后需要积极治疗,包括去除病因和对症治疗两方面。去除病因主要是针对原发病的治疗,如慢性失血引起的缺铁性贫血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对因营养不良引起的缺铁性贫血应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对于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PPI)类药物者应停药或换用其他抑酸药物。对症治疗主要包括补充铁剂和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以及改善贫血症状等。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均衡,适当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等,并注意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猕猴桃、西红柿等促进机体对食物中铁的吸收。
诊断是否缺铁性贫血,需要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如果患者有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比如皮肤苍白、无力、头晕、头痛、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胸闷、心悸等,可以初步诊断为缺铁性贫血。如果需要进一步检查,可以进行血清铁蛋白检查、骨髓铁含量检查等。
1、临床表现:出现缺铁性贫血时,患者多会有皮肤苍白、无力、头晕、头痛、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缺铁性贫血是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患者还会出现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运动后会出现心悸加重,甚至会出现呼吸困难;
2、血清铁蛋白检查:血清铁蛋白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特异性指标,通常是抽取静脉血进行检测。如果血清铁蛋白浓度小于30μg/L,可以诊断为缺铁性贫血。但在诊断缺铁性贫血的指标中,还要考虑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这两个指标;
3、骨髓铁含量检查:如果是严重的缺铁性贫血,骨髓铁含量会降低;
4、其他:在诊断缺铁性贫血的同时,还应根据总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体积以及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判断是否是缺铁性贫血。另外,如果要判断是否是缺铁性贫血,还应该观察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
如果明确患者患有缺铁性贫血,建议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调理饮食结构,多吃含铁的食物,如猪肝、猪血、菠菜等。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铁剂改善症状,如琥珀酸亚铁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