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13篇文章
677061人浏览
乙肝是指乙型肝炎,为乙型肝炎病毒所致的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明显症状一般为疲乏无力、面色及皮肤发黄或脸色晦暗、食欲减退和恶心厌油、尿黄如茶、肝区疼痛等。如有不适,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具体如下:
1、疲乏无力:这是肝炎病人发病的早期表现之一,也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很多患者会自认为是工作太累而忽视了这个症状。建议遵医嘱使用胸腺肽、香菇多糖等。
2、面色及皮肤发黄或脸色晦暗:如果患者出现脸黄、眼睛黄很明显可能是黄疸,比较容易鉴别。面色晦暗也是肝病患者常见的特征,需要注意检查。建议遵医嘱使用茵栀黄颗粒、熊去氧胆酸等。
3、食欲减退和恶心厌油:肝功能异常的时候很多患者会出现这些症状,要及时的进行检查。建议遵医嘱使用健胃消食片、多潘立酮等。
4、尿黄如茶:尿黄如茶可能是黄疸的表现,要注意及时检查。建议遵医嘱使用金水宝胶囊、肾炎康复片等。
5、肝区疼痛:有的肝病患者表现为肝区胀痛、钝痛或针刺样痛,活动时加剧,且时间不一。有时左侧卧位时疼痛减轻。出现这种症状可能是因为肝病加重了。建议遵医嘱使用水飞蓟宾、复方甘草酸苷等。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避免过于油腻和辛辣的食物,以减轻肝脏的负担。同时,避免暴饮暴食,以减轻胃肠道的负担。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如苹果、猕猴桃、芹菜、洋葱等,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并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高通常表示肝细胞受到了损伤或炎症,可能是自身免疫性肝炎、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酒精性肝病、毒素诱导的肝损伤等原因引起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参考值范围为0~40U/L,如出现这些情况,建议及时就医进行检查。
1、自身免疫性肝炎:自身免疫反应攻击肝细胞可导致ALT升高。治疗通常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如泼尼松龙、硫唑嘌呤或环孢素等药物。
2、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是导致ALT升高的常见原因。治疗方式包括抗病毒治疗,可遵医嘱使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或索磷布韦等药物治疗。
3、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脂肪肝是由于脂肪在肝脏内过度堆积造成的。治疗通常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变,如增加体育锻炼、改善饮食结构,并控制体重。若伴有胰岛素抵抗,可遵医嘱使用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等药物治疗。
4、酒精性肝病:长期过量饮酒可导致ALT升高。治疗首要是立即戒酒,并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改善营养状态。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开处熊去氧胆酸或S-腺苷甲硫氨酸等药物治疗。
5、毒素诱导的肝损伤:某些药物、保健品或环境毒素可能导致ALT升高。处理方法包括停用可疑药物或物质,并给予N-乙酰半胱氨酸等药物进行解毒治疗。
在处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高的情况时,首先应明确病因,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生活方式的调整在多数情况下是治疗的基础,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酒精和有害药物。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用药。定期复查肝功能指标,监控病情变化,对治疗反应进行评估,也是管理ALT升高的重要部分。在治疗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医患沟通,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建议,对病情的恢复至关重要。
单凭乙肝核心抗体大于3PEIU/ml通常不能判断严重程度,需要综合肝功能、乙肝DNA判断。若合并有肝功能转氨酶明显异常、胆红素升高,表示比较严重;若肝功能正常、DNA阴性表示不严重。
乙肝核心抗体是作为感染过乙肝病毒的一个参考指标,感染乙肝病毒之后,可能会发展为乙肝患者,也有可能痊愈,所以不能通过乙肝核心抗体的结果来判断是否严重。乙肝核心抗体阳性合并有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同时肝功能异常、DNA滴度升高表示有乙肝,且病毒正在复制,如果转氨酶明显升高、胆红素也升高明显,那考虑病情比较严重,需要上医院进行积极的抗病毒和保肝治疗。
若乙肝核心抗体阳性合并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表示既往感染过乙肝,处于恢复期,有的可能已经痊愈了,这个通常不严重,不需要特殊处理,定期复查乙肝5项即可。
乙肝目前的临床治愈率非常的低,在疾病的传染期,可能会传染给密切接触的人群。
乙肝是临床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同时也是一种难治性的疾病,因为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案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的根除乙肝病毒,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乙肝病毒复制的模板CCC-DNA的难以清除性;但是乙肝疾病的治疗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大部分病例可以通过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达到非常好的治疗效果,控制住病情,阻止或延缓疾病的进展,减少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部分病例还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但是发生率比较低。
乙肝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传染性的强弱和体内的病毒复制程度相关,病毒量越高,传染性越强,如果密切接触的人群没有保护性的抗体,发生血液体液暴露时,就会存在一定感染的风险性,所以要做好疫苗的接种,预防乙肝病毒的交叉感染。
小三阳一般指的是乙肝小三阳。乙肝小三阳不能痊愈,但经过科学的治疗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此外,乙肝小三阳是会传染的,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染。
乙肝小三阳是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肝脏疾病。乙肝病毒感染身体之后会在肝细胞里面大量的生长繁殖,形成肝脏细胞的一些炎症,从而出现肝脏功能不正常。如果乙肝病毒的持续感染,没有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最终可能会造成肝硬化、肝癌等病变。目前针对乙肝病毒尚无根治的特效药物,但是针对乙肝病毒有非常有效的抗病毒药物,能够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减缓肝脏炎症的进展,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目前临床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恩替卡韦、替诺福韦、丙酚替诺福韦。具体药物的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在服用抗病毒药物期间,需要定期复查肝功能、乙肝病毒载量、肝脏彩超等,评估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
乙肝小三阳能够通过血液、性行为以及母婴途径传染。预防乙肝小三阳最有效的方式是接种乙肝疫苗。在接种乙肝疫苗获得有效抗体之后,就能够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因此,建议没有接种乙肝疫苗的人群及时接种乙肝疫苗。